姓包的是谁的后代?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包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光武即位,举为孝廉,封郎中,迁大鸿胪。明帝即位,以咸有师傅恩,特加赐俸禄,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终年71岁。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后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他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刚正不阿,为民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终年63岁,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兵法、++等问题都有论述,主张积极抗英。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终年80岁。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秀才。幼进私塾,为富家开馆。懂日语。曾任山东青州府学堂监督。
包姓有哪些名人?
包咸、包拯、包世臣、包融、包何等。
1、包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光武即位,举为孝廉,封郎中,迁大鸿胪。明帝即位,以咸有师傅恩,特加赐俸禄,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终年71岁。
2、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后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
3、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兵法等问题都有论述,主张积极抗英。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
4、包融:润州人(一云湖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5、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与弟包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大历中,为起居舍人。诗一卷。
包姓是一个多民族、同源流姓氏,起源于风姓包氏鲍氏以及蒙古族包姓,自古以来,包姓有许多名人,主要有:北宋清官包拯,明末清初包万有,清代学者、理论家包安吴,清朝书法家包世臣,唐代包融,现代企业家包玉书,原重庆市长包叙定等
包姓来自于哪个世家?
包姓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贵族世家。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包公的大臣,他为人正直廉明,善于施行公正,深得民心。后来,他因为主持公正审判而获得了“包公”这个称号,也由此成为了包姓的始祖。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文献记载,认为包姓起源于周朝的姬姓,而后来分支出来的一个家族就以其祖先的名字为姓氏,即包姓。总之,包姓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包姓氏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包姓氏的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