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写的史记?

刘知几写的不是《史记》,而是《史通》。

刘知几是唐朝著名史学评论家。他生于公元661年,死于公元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

他所著的《史通》是中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作品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纂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史通》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是我国首部史学评论著作,很了不起。

隐公二年译文?

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

【经】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夏五月,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秋八月庚辰(公元前721年9月6日),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无传之经)冬十月,伯姬(鲁惠公长女)归于纪。

译文:冬季,十月,鲁惠公的大女儿伯姬嫁到了纪国。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有二月乙卯(公元前720年1月3日),夫人子氏(即仲子)薨。

译文:十二月乙卯,仲子去世,隐公以夫人之礼安葬。

郑人伐卫。

【传】

二年春,公会戎(春秋时,华夏族与戎族杂处)于潜(鲁地,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西南),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译文:鲁隐公二年春季,隐公与戎人在潜地会见,重新加强自惠公以来的友好关系。戎人请求结盟,隐公婉言谢绝。

莒(国名,己姓,当时被视为蛮夷,故城位于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被楚国所灭,后为齐国地界)子娶于向(国名,姜姓,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许家滩井子村南60米的向国故城),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带兵进入他国境内)向,以姜氏还。

译文:莒子娶了向国的女子为妻,称为向姜,向姜因为在莒国十分不安心,就回到了向国。夏季,五月,莒国派兵侵入向国,灭了向国以后把向姜带回了莒国。

司空(鲁国官职,为卿,主掌建筑工程)无骇(鲁国卿士,公子展之孙,展禽的父亲)入极(鲁国的附庸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南而稍东三十五里),费庈父(即隐公元年《传》当中的费伯)胜(灭)之。

译文:鲁国司空无骇带兵进入极国,并派费庈父灭了它。

姚崇是哪个皇帝的宰相?

姚崇(公元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他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是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姚崇(650年~721年9月28日[80]),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州区)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721年世界历史事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721年世界历史事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隐公二年译文,公元721年世界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