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四个城门旧时都叫什么?
保定旧时的四个城门分别是:
北门:又称为天津门,位于保定城的北部,是通往天津方向的主要出入口。
东门:又称为河北门,位于保定城的东部,是通往河北省其他地区的主要出入口。
南门:又称为山东门,位于保定城的南部,是通往山东省其他地区的主要出入口。
西门:又称为山西门,位于保定城的西部,是通往山西省其他地区的主要出入口。
保定市涞源县北城子村有多少年历史?
北城子遗址是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古遗址 , 位于唐县北店头乡北城子村 , 地处太行山东麓唐县西北十三里的丘陵地带 , 海拔 188 米。北面、南面是山岗 , 东面是山沟 , 西面为平地 , 有一小河 发源于南部 , 名日倒流河 , 往西注入唐河。 北城子原是一座方城 , 南北长 1,200 米 , 东西长 1,000 米 , 总面积为 120 万平方米 , 遗址的东北角唯一尚有一段残墙长约 480 米 , 宽 8.5 米 , 高 7 米。夯土层分明 , 每层 8-10 厘米 , 并在城墙穷土层中发现了灰陶片 , 它为研究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城池 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在对遗址普查中 , 还发现了残豆盘 , 带绳纹的灰陶器物残片等 。 通过多次普查 , 据该村老乡们提供的线索 , 相传此城叫慕容 城 , 燕主慕容垂始建于此 , 据《明弘治保定郡志》记载 :“中山城在郡西一百三十里 , 属唐县古鲜虞地 , 东晋太元十年 (385 年 ) 慕容垂迁都中山 , 此城盖慕容垂所筑 , 唐太宗征辽至此安饮 , 歌曰 : ‘对敌六奇举 , 临戎八阵张 ’, 即此城也。 ” 据清光绪三年重修的 《唐县志》记载 :" 唐县城北十三里的山岭上有城名‘中山城 ’, 相传是帝尧唐侯国遗址 , 十六国后燕主慕容垂始建都于此。 “相传由于南北城子位于中山城的南、北两侧 , 因得此名 , 并沿用至今。总之 , 此城应属汉中山城城址 , 该遗址的发现和保存 , 对研究我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为唐县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保定古城标志?
保定古城墙
古城墙位于保定市天威中路动物园北侧,为明代所建。原城墙周长约12000米,高11.7米,上宽5米,下阔11.7米,周城门4个,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及开拓市内交通,城墙被逐年拆除。现仅存的一段为当时南城墙的一部分,长545米,上宽10米,下宽13米,高7米,保存完好。
小清河历史?
小清河,黄河流域山东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济南市泉群。1904年(光绪三十年),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东堤建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闸。小清河东流经济南市的槐荫、天桥、历城、章丘,滨州市的邹平、博兴,淄博市高青、桓台县,东营市广饶县等,潍坊市的青州市至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3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是一条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综合利用河道。
2022年,小清河济南段航道完工。
河道特征
小清河由睦里庄至黄台板桥为上游,河长22.2公里,比降为0.45/1000,属平原人工河道,济南市济南动物园以下,开始有堤防,河道逐渐展宽。黄台板桥至广饶石村为中游,河长132.8公里,比降为0.14/1000。石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长77.5公里,比降为0.064/1000,水流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
水文特征
据1956~1979年同步观测系列统计,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40.4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21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径流的年际变化,根据石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706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发生在1964年,为28.6亿立方米,最小值在1968年,为1.93亿立方米,最大量为最小量的14.8倍。小清河径流量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但泉水补给较为丰富,因此小清河水情变化较为稳定,径流的年内分配较为均匀。
小清河主要支流均发源于鲁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迅速。而干流经行低洼地区,比降小,水流平缓。如遇全流域性的大暴雨,每因宣泄不及而溃决成灾。建国后,洪水灾害最严重是1964年,此年汛期,雨日连绵,暴雨接踵,各支流洪峰流量总和达3000立方米/秒以上,酿成巨大灾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定城墙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保定城墙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