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拜月习俗?
北宋人宋朝是一个富足的朝代,节日也是过得丰富多彩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载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宋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香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杭州城外钱塘江,中秋时节正值大潮,自昔为游人观赏胜景。直到南宋时,更是西有西湖的湖光山色,东有钱塘江潮,被称作"绝景",后者以十八日为最盛,东自庙子头,西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中秋拜月的习俗,追本溯源,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
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礼制,《礼记》上就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记载,此处所谓“朝”“夕”皆为祭拜之意,后来各朝大都相承沿袭,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而建。秋分祭月是皇家祀典,庶民百姓自然无缘参与,但它显然对普通百姓的心理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况且普通百姓也有祭拜月亮以寄托各种心愿的精神需求,于是在民间逐渐形成子拜月的习俗。
秦东魁中秋拜月的正确方法?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秋节拜月是一种祈福的方式,通常需要准备一些祭品,如月饼、水果、香烛等。在拜月过程中,要心怀敬畏之心,真诚祈求神灵的庇佑。
以下是一般性的中秋拜月步骤:
准备祭品:准备月饼、水果(如苹果、香蕉、葡萄等)、香烛等祭品。
摆放祭品:将祭品摆放在阳台或庭院的干净地方,摆放成一定的形状,如圆形或方形。
点燃香烛:将香烛点燃,放在祭品的前方。
跪拜:跪在祭品前,双手合十,向月亮祈祷,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祈祷完毕后,可以起身,将祭品分食或散掉。
需要注意的是,拜月是一种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可能不再遵循这些习俗。然而,如果你想尝试拜月,请务必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尊重传统文化,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他人困扰。
中秋节拜月习俗来历与寓意?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拜月和吃月饼。拜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来历: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拜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拜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