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物质文化遗产?

河源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一、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Ⅰ)

客家童谣

市直

二、传统音乐(1项)

序号

1

传统音乐(Ⅱ)

客采调

和平县

三、传统技艺(6项)

1

传统技艺(Ⅷ)

客家菜烹饪技艺

市直

2

传统技艺(Ⅷ)

铁炉功夫汤制作技艺

源城区

3

传统技艺(Ⅷ)

彩扎(楼镇彩扎)

和平县

4

传统技艺(Ⅷ)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月光饼制作技艺)

龙川县

5

传统技艺(Ⅷ)

擂茶制作技艺

紫金县

6

传统技艺(Ⅷ)

糖环结制作技艺

连平县

四、民俗(2项)

1

民俗(Ⅹ)

渔梁习俗

连平县

2

民俗(Ⅹ)

临江镇关帝庙会

江东新区

河源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2项)

一、传统技艺(1项)

序号

分类(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传统技艺(Ⅷ)

绿茶制作技艺

(石坪茶制作技艺)

东源县

1

民俗(Ⅹ)

上灯习俗

(龙川上灯习俗)

龙川县

河源德先楼的来历?

河源德先楼是河源的地标性建筑,它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

德先楼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一位名叫黄德先的客家商人为了躲避战乱,从福建迁徙到广东河源,并在此建造了这座围屋。围屋占地面积约 1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000 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

德先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它的建筑结构严谨,防御功能强大,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德先楼内部装饰精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如今,德先楼已经成为了河源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德先楼也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河源蓝塘天后宫的来源?

河源蓝塘天后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据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有500多年的历史。该宫供奉的主神是妈祖,是中国南方海上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传说当时有一艘渔船在蓝塘海域遇到了大风浪,船员们祈求妈祖保佑,后来奇迹般地平安归来。为了感恩妈祖的庇佑,他们便在蓝塘岸边建立了这座宫庙,供奉妈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宫庙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信仰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旅游景点。

天后宫,也就是原来的阿婆庙,天后崇拜仪式相传是数百年前由福建一带随着人群迁徙而来的。原址在南门外五里许,后迁至新丰江大坝下面右侧江边。1989年10月由刘招妹女士重建。

佗城的历史由来?

佗城,原名叫龙川故城、尉佗城、龙川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龙川县建制,第一县令赵佗设县治于此筑土砖城。自秦汉以后,佗城向为粤东重镇,为历代县治所。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广东省政府部分机关曾一度搬迁于此办公。至1949年5月16日龙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龙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历史悠久,古城人文荟萃,古迹文物众多,底蕴十分丰厚。现存有百家祠堂39个,姓氏统计有179个。现已确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坑子里遗址、正相塔),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学宫、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佗城位于 广东 省 龙川 县最南端,始于秦朝,原为 龙川 县城,是 广东 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商业颇盛,至建国前夕,仍完整保留了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店铺约300多间。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 、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源特有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源特有的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河源德先楼的来历,河源特有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