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白昼时间是几小时?
夏至是指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当地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在夏至这一天,白昼时间理论上等于日照时间,也就是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到太阳完全下落的时间。
由于地球是略微扁球的,所以白昼时间因地点而异。
以北京时间为例,中国夏令时期间(4月的第二个周日至10月的第一个周日)的夏至白昼时间大约为15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太阳从早上约5点30分升起,到晚上约8点30分才落下。
而在非夏令时期间,夏至日的白昼时间则稍微短一些,大约是14个半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白昼时间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夏至这天白昼时间?
夏至这一天的白昼时间相对较长。
1. 因为夏至是一年的一端,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北半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所以太阳经过子午线的时间更长,白昼时间也就相应延长。
2. 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夏至时太阳的角度达到最高点,因此夏至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是一年之中最长的,比其他季节的白昼时间长。
12个小时
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的纬度在36.6度。北纬20度属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在夏至时北回归线上的白昼时间约为15小时,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短,赤道上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
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夏至这天后,白昼开始变短,夜间开始变长,到了冬至这天,白昼是最短,夜间是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又开始变长,夜间又开始变短,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中国农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
夏至时节天最长
“日北至,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
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民间俗语也说:
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
在古人的观念中,夏天是万物长大的季节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的确立,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在平地上竖一根竿子,在竿子长度和置放地点不变的情况下,每天中午观察,人们会发现,一年之中,竿影(日影)的长度每天都在变化;其中,夏季的一天竿影最短,冬季的一天竿影最长,古人称这两天为“日至”。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日至”的记录。发展到后来,古人用圭表测日影。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表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
用圭表测日影,人们发现:
暑天日影短而日在南,寒天日影长而日在北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日影最短者为“日南至”,又称“夏至”
日影最长者为“日北至”,也称“冬至”
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
古人就已经确定了“二分二至”的时间节点
夏至有三候:
“夏至之日,鹿角解;
又五日,蜩始鸣;
又五日,半夏生。”
在古人看来,五月是阳气盛、阴气生的月份
鹿为阳兽,居于山林,感阴而鹿角脱落
蜩即蝉,阴生始鸣,因此二候为“蜩始鸣”
半夏,因生在夏季之半而得名
阳盛始生,因此三候则为“半夏生”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诗的大意是:夏至时节,天气炎热,蝉鸣声声,水满坑池,偶有雷电阵雨,伴有行云彩虹;五月一过,阴阳二气此消彼长。 古人以音律与月令相配,谓之“律应”。蕤宾是古乐十二律之第七律,位于午,在五月,故以蕤宾代指五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夏至白昼几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夏至白昼几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