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东岳山寺庙介绍?
从唐代起,东岳山上就开始兴建佛教与道教寺院。明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葺,使东岳山形成了“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筑群,成为远近闻名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唐代大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也亲笔为东岳山书写了“转轮殿”(阎罗殿)碑文。十年动乱期间,东岳山也遭浩劫。1982年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东岳山的寺院得到恢复,并逐步向园林式的观光、休闲旅游景点发展。
五龙碑建于明代,用青砖砌成,高5.4米,宽9米,基座厚2米,由壁面、壁座和壁顶组成。碑正面用160块方砖拼成“鱼龙游戏图”,五条飞龙腾空而起,嬉戏火珠,伸爪吐雾,隐现于烟云之中;鲤鱼跃出水面,腾空飞转,似与游人相乐;波涛汹涌,松石相映,妙趣横生,一幅升平景象。底部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图使整个碑身结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雕刻艺术的精湛。
共5张
原州东岳山
无量殿地处东岳山绝顶“铁绳岭”。“铁绳岭”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传1522年蒙古国用兵攻打中原,在东岳山上安营布阵,准备攻取原州作为进攻中原的军事基地。因城内军民防御严密、城墙坚固而未能得逞,便防火烧毁了东岳山上的寺庙。10年以后,原州百姓积极募捐,重新修建。新任总兵刘义在绝顶东岳祠修建了一个墩,起名叫“镇虏墩”,意思是镇住蒙古人的入侵。这个墩自下而上有36级台阶,呈60度斜角,两侧有铁链扶手,人扶着铁链才能上去,故而民间称为“铁绳岭”。1903年,武卫后军统领、甘肃提督董福祥回归故里后,捐银600两在墩上修建了无量殿,成为东岳山上的瞭望台。
六盘山的名称有何由来?
有人说是因为山路迂回曲折,古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也有人说是古代山上多鹿,有人曾沿着曲折的山路追赶小鹿而得名。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六盘山森林茂密,泉水潺潺。山脚下有一座古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晨钟暮鼓,终日念经,以求正果。有一天,老和尚到山脚下小溪提水,忽然看见一只小梅花鹿也在溪边饮水。梅花鹿见有人来扭头就跑,老和尚随后紧追。梅花鹿仿佛有意逗老和尚,跑跑停停,时不时回头探望老和尚。老和尚停它就停,老和尚追它就跑。不知追了多长时间,忽然抬头一看,已经攀上了山顶。山外如诗如画的山色美景,尽收眼底。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把这座山称为“鹿攀山”,当地人的话,常常把梅花鹿的“鹿”字与“六”字发同一个音,再加上那山势盘旋而上,渐渐地“鹿攀山”演变成“六盘山”了。
六盘山位于宁夏固原县的西南。因山岭盘曲有致,要经过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端,因而得名。六盘山南北绵延数千里,山岭巍峨,主峰海拔达2900多米,自古以来就是险峻雄壮的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有峰高太华三千丈,险据秦关二百重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六盘山的重要战略地位。唐宋以来,这里留下了许多名将把守关口的历史故事。
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此筑宫避暑,后来客死在六盘山。
明朝时,中山王徐达曾在这里大破元兵,完成了西北边地的平复。
山海情里闽宁村为什么属于海吉县?
因为是电视剧《山海情》的艺术手法,西海固地区的西吉、海原两县的合称叫海吉县,实际这两县1000多户贫困户++到沉闽宁镇。所以电视剧称海吉县。但剧中海吉县金滩村和闽宁村的原型,就是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统称,不同于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这里山大沟深,长期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西海固地区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中卫市海原县以及吴忠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9个贫困县区。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剧中故事发生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也备受关注。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固原的历史典故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固原的历史典故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