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真实身份揭秘?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生卒年不可考,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的母亲姓氏,史书无载。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元仁宗追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亦未称其姓名。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年),刘濬撰《孔颜孟三氏志》载:“孟子之父激公宜,母仉氏,或云李氏。”在明、清有关孟子的著述中被普遍采用。[3]《风俗通义》、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孟母,仉(zhǎng,音掌)氏。即鲁大夫党氏之族,后为仉氏。[4]
别名
孟母
所处时代
战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主要成就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
人物关系
孟子
儿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孟母曾三次搬家,这也成为一时佳话。学成之后,孟子开始“周游列国”,终孟子一生,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诸国,均未能见用。晚年孟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那里传道授业,与++们一起,将自己的思想著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命题的哲学思辨以及伦理启示,至今仍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所著《孟子》一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孟子不仅在哲学论理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在儒家思想与佛教理论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孟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孟子强调“权”,而非强调伦理原则。至中唐时,韩愈著《原道》,把孟子视为唐以前儒家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订为“四书”,使之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邹城属于那个市?
1.邹城是济宁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2.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森林城市。
3.邹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有直接体现孟子思想文化的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有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北周时期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四山”摩崖石刻;有被誉为“天下奇石第一山”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有“明代亲王第一陵”之称的大型地下宫殿——明鲁王陵。
邹平历史?
邹平,古称梁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旧志记载,早夏曾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设立邹侯国,隶属青州。楚汉战争后,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诸侯,封功臣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今邹平县内有梁邹侯墓,这是邹平称梁邹的由来。
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秦属临淄郡。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梁邹县(治所在今旧口),属济南郡东邹县(治所在今花沟),属千乘郡。东汉东邹县并入临济,邹平、梁邹2县自东汉迄三国魏均属济南国。西晋济南国改为济南郡,邹平县属之,梁邹县属乐安国。南朝宋废邹平县,而于梁邹城侨置平原郡,又于东南部侨置武强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平原县(治所在今平原庄)。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平原县移治于西汉邹平故城,故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同年,将武强县改名为长山县。均属齐州,后改称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年)邹平、长山2县属谭州,八年(625年)谭州废,改属邹州,不久邹州废,邹平、长山2县又改属淄州。北宋邹平、长山2县仍属淄州。景德二年(1005年)邹平县治徙至今邹平县城。今属山东东路淄州。元宪宗三年(1253年)析邹平、章丘各一部置齐东县,与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济南路,中统五年(1264年)长山改属般阳路,至元2年(1265年)齐东县改属河间路。明初邹平县、齐东县属济南府,洪武二年(1369年)长山县改属济南府。清代相沿不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邹城明代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邹城明代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