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保密的典故?
有关古代保密的典故很多,比如《左传》中的鲁穆公密谋伐楚失败后,只有他的两位大夫知道真相,而他们在死前也没有将其泄露出去,这就是“窃书不义三分外”的故事;还有《史记》中描述的卫国大夫纪昌,他帮助鲁国太子盗取秦国的国书,但在成功后即使被秦王找到,也宁愿被处死也不肯泄密,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纪昌之死”的佳话。
这些典故告诉人们保守机密的重要性,履行诺言的良心和道德,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罗斯福保守秘密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职于海军时,一位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座岛上建潜艇基地的事,罗斯福看了四周,仿佛是害怕别人注意,然后轻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守秘密吗?”朋友回答道:“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罗斯福微笑,接着说:“那么,我也能,我也能守口如瓶。”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不注重场合,不懂得适当运用技巧去与人沟通,仅是一句“是!”、“不是!”“无可奉告!”,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使人有一种被拒绝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人和场合,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可能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推敲和运用。
保密重要性小故事?
钱学森曾说:“从事导弹事业的工作者,要有毕生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要有做一辈子无名英雄的信念。”
钱学森受命从事火箭和导弹技术研究后,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行踪去向严格保密,出差时连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干了什么。
有一次,他的夫人蒋英甚至一连月余都没有丈夫的音讯,只能找到他的工作单位询问。
长城的历史真实故事?
1、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2、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褒姒美艳无比,但整天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
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拙劣计策,幽王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
3、战国赵长城
赵长城距市区约20多公里,战国赵长城——中国北方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武灵王为巩固边境、防止北方胡人入侵而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全长约500公里,东起河北宣化境内,西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横亘于包头的中部,在包头境内约150公里。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继位后,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大家所熟悉的“胡服骑射”。
并且在“北破林胡、楼烦”后“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今阴山山脉大青山、乌拉山南麓依然可以寻觅到这条土筑长城遗迹。有关赵长城修筑的时间,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据历史学家推断,赵武灵王筑长城的时间应当在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保密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保密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