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婚嫁礼仪?
中国:
中国在婚礼习俗上比较繁琐,在古代,女子婚嫁都是由媒婆或者是父母决定的,毕竟古代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成亲前是要下聘书、礼书的,聘书是定亲用的,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而礼书则是礼物清单。当然还有迎娶新娘的迎亲书,成亲前男女是要合八字的,只要八字合了,男子才会娶女子,紧接着就会挑选良辰吉日,挑选黄道吉日是男方请算命先生算的,女方是不用管的。
选定良辰吉日后,好命婆将会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这些东西都是有寓意的,比如早生贵子。收拾好床后,任何人是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的,直到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结婚当天,是由新郎乘礼车,去女家迎接新娘的。
接下来就说到新娘的婚服了,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吉利,所以中国的婚礼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都是离不开红色的,传统的中式婚礼服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则是可望不可即的,普通平民女儿出嫁是则是一身大红袄裙,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除了大红袄裙、绣花鞋,大红盖头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娘子在婚礼当天用红色头盖蒙面,婚后必须由新郎亲自揭开红盖头。
日本:
日本最古老的婚礼习俗,就是“招婿婚”。招婿婚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居婚”,就是男方往返于自家和女方家,另一种就是“同居婚”,同居婚就是男方住在女方家里面。
日本传统婚礼仪式有四种,神前式,教会式,佛前式,人前式。神前式结婚上,男女双方必需喝339次交杯酒来盟誓相爱一生,白头偕老。佛前式婚礼上,男女双方在佛像面前宣读誓言。人前式婚礼,只需在亲朋好友面前签订一张结婚合约书就可以了,这种婚礼习俗貌似有点草率哈。最后一种就是人前式婚礼了,在教堂里举行婚礼。
中日过生日的传统方式?
北方人相对于南方人来说,没那么讲究,早些年只有三岁及以下小朋友和老人才会过生日,把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一顿,习俗方面,亲人会给小朋友送一些带腿的油条(有些地方叫果子),寓意平安健康长大,会给老人送一些寿桃形状的馒头,寓意福寿安康。
唐朝时期中日有哪些主要的文化交流?
第一位唐朝赴日使者是632年8月被唐太宗派遣的新州刺史高表仁,为唐朝四品官员,比前隋裴世清那个九品鸿胪寺掌客来看,可见当时唐朝对日本外交方面还是很重视的。
但是这个高表仁却不是个搞外交的人才,在日本与王子争礼(应该是要日本行藩臣礼),一怒之下“不宣朝命”而返。
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旧唐书》
那么是因为唐朝赴日使者和历史大背景没关系,意义不够吗?
当然也不是,唐朝派往日本的第二批到第六批使者所处的时代就更有故事可挖了,刚好是唐朝、新罗、高句丽、百济、日本5国大乱斗,最终唐罗联军消灭高句丽百济的东亚国际战争时期。唐日大战之后,唐朝使者赴日7年间次数多达5次,多的时候使团有两千人。
664年5月由百济镇将刘仁愿派遣的朝散大夫郭务悰一行共30人到达日本。663年,唐军采用火攻击败日本和百济联军,消灭百济国,也就是知名的白江口之战。此时百济镇将遣使日本,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件。
不过因为郭务悰他们不是唐朝中央派来的使者,所以被日本拒绝进入都城,书信也被退回。
今见客等来状者,非是天子使人,百济镇将私使。是以使人不得入国,书亦不上朝廷。
——《善邻国宝记》
第三位赴日唐使是665年9月前去日本的刘德高,使团共254人,上一次未被日本接纳的郭务悰等人也在刘德高使团内。不过此次因为刘德高的身份是“唐国使”,所以成功被日本护送入京赐宴,并派人回送。
壬辰,唐国遣朝散大夫、忻州司马、上柱国刘德高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日结婚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日结婚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