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1.《惠州一绝 》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宋代:陈师道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代: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

宋代:杨万里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关于惠州最久远的历史,史料记载新石器时代惠州一带已有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惠州有两种含义,广义是指惠州府(或称州,路,即今惠阳地区),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博罗以东的东江流域和螺河水流域以西沿海地带。

狭义是单指州府治所,今天的惠州市。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和西支江的会合点,地处珠三角洲东北,扼水陆交通要冲,是物资的集散地,古称“岭南名郡”,“粤东重镇”。惠州古为禹贡杨州南城,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到秦置海郡才正式纳入版图。

公元前214年,秦将所略取的南越地置郡、县,在百越一个缚娄族居住地置博罗县,设县治于梁化屯。

汉武帝时,博罗县隶南海郡。南北朝梁朝改为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589)即开城建府,梁化郡被废除,设置循州,917年即南汉乾亨元年,改循州为祯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为避仁宗赵祯讳易名为惠州,隶广南东路,并沿用至今。

惠州有什么民俗?

  惠州民俗风情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惠州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惠州民间称之为“五月节”。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在惠州,流传着一首民谣:“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惠州历史文化论文题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惠州历史文化论文题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_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