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故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是吕蒙与鲁肃间的故事
典故: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听后很惭愧,所以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刮目相看历史背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俗语,而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刮目相看本身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吕蒙身上,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他出身于寒门,贫穷无依,从小只知练武,不知读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大家常常取笑他。吴侯孙权是江东孙氏之主,他对于自己的这个部下非常看重,不过,由于吕蒙读书很少,所以时常在一些事务中出错。孙权为了培养吕蒙,遂主动劝说其读书写字。
有一天,孙权对吕蒙和蒋钦两人说:“你们两人现在是吴国的将军,应当多学习一点知识才是,特别是一些兵马韬略,更要烂熟于心。”吕蒙起初对于孙权的建议不太在意,他以事务繁忙而推辞,不过,这时孙权更是将孔子搬了出来,他言孔子读书终日不食,终日不饮,废寝忘食。后来,吕蒙终于听从了孙权的建议,他变得发愤图强,努力进取。
吕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东吴其他将领,就连江东一些专学之士后来都赶不上他。有一次,鲁肃受命去和吕蒙商议事情,他与吕蒙坐席相谈。吕蒙这时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他与鲁肃相谈甚欢,甚至在一些战略战术上也超过了鲁肃。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后,对其大为赞叹,他抚摸着吕蒙的手不停地夸耀,甚至还直言吕蒙为江东良将。
能得到鲁肃的夸赞,吕蒙可以说荣幸之至,今天的吕蒙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足下阿蒙。他在兵法韬略上已经不输于东吴任何一员大将。面对鲁肃的夸赞,吕蒙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说:“士别三日,必当刮目相看。”吕蒙的这句回答,后来成为了经典之语,该成语后来也成为了那些不甘平凡人物的代名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典故刮目相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典故刮目相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