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西龙王庙历史?

西龙王庙的名字据说来源于蟠龙山的一则神话故事。“蟠龙山”位于大青山东部,呼和浩特市东北部新城区境内。东西长约20公里。蟠龙山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蟠龙山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与其神奇的传说故事巧妙地融为一体。为这些美好动人的传说故事罩上了神秘面纱。举世闻名的“大窑文化”遗址就位于此。

关于蟠龙山的传说故事,山前的老村民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白龙勇斗大小黑龙》的故事。传说中所涉及的地名和故事发生的地点现在依然存在。

话说在蟠龙山东面的“官山”住着大黑龙、小黑龙俩兄弟,西面的“黑山”住着小白龙。大、小黑龙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坐,经常惹是生非,兴风作浪,殃及百姓,把山上和山前平川搅得乌烟瘴气。“官山”本是风景如画的宝地,可大、小黑龙不善经营,把这样一个人间仙境折腾的破败不堪,后来“官山”逐被称为“灰腾梁”。

住在“黑山”的小白龙,履其职,尽其责,造福山前百姓,把“黑山”经营的松柏参天,壮美秀丽,人们对小白龙顶礼膜拜,认为他是造福一方之龙。人们将“黑山”称为“料木山”,沿用至今。眼见小白龙的“料木山”风景如画,“官山”则变成了“灰腾梁”,大、小黑龙得了“红眼病”,把小白龙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决定杀死小白龙,把 “料木山”占为己有。三条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由于势单力薄,小白龙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危急关头,小白龙化身青烟直奔蟠龙洞,向老苍龙借出龙泉宝剑,用尽最后的力气刺向黑云中的大、小黑龙。只听两声惨叫,天空掉下两滩黑血,向西南流去,这便是今天的大黑河、小黑河。

玉泉区的由来?

是由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途径此地留下的“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来。

玉泉区的历史十分悠久,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在明朝隆庆年间,阿拉坦汗在土默川平原建设城池,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的公元1575年,才基本建成城垣,当时取名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今简称“青城”。当时明朝赐名为“归化城”,有“归顺同化”之意。当阿拉坦汗去世后,其妻三娘子执政,因此归化城也叫“三娘子城”。

到了清朝,玉泉区是土默特左右翼特别旗的所在地。公元1737年,乾隆下令在归化城的东面建立绥远城。此后,人们称呼归化城为“旧城”,绥远城为“新城”。

1949年9月19日和平解放,继续沿用绥远省、归绥县旧制,呼和浩特市称作归绥市。归绥市设立了六个区,玉泉区归二、三区管辖;1954年2月撤销归绥县,同年3月6日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纳入内蒙古自治区,4月25日更名为呼和浩特市;6月1日,原归绥市第三区改称为“玉泉区”,1966年8月曾更名为“向阳区”,1979年又恢复为玉泉区。1997年7月1日,将原郊区的桃花、小黑河、西菜园三个乡划入玉泉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城区格局。

过去的归化城,是明清时期联通西北边疆的商业贸易枢纽。南方的茶叶、中药材、丝绸等运至归化城,再由驼队运往蒙古、新疆等地。驰名中外的旅蒙商业垄断集团——大盛魁总部就设立在归化城。

玉泉区不仅商业厚重,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玉泉区是内蒙古早期革命发源地,巧尔齐召巷18号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内蒙古地区活动的第一个据点。文庙街的土默特学校曾是乌兰夫、奎璧、多松年、吉雅泰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内蒙古的“革命摇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呼市小黑河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呼市小黑河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玉泉区的由来,呼市小黑河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