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卫星能看到外国的天气吗?
可以,而且有多条途径获取国外(世界各地)的气象资料。首先是我国的气象卫星,遍布太空的气象卫星能收集地球实时气象资料。其次是世界气象组织共享的资料,象我国南海气象站就是应该组织要求建立的,收集的资料要上传。
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模型亮相珠海航展,它们研制、发射升空后,将替代目前在轨运行的第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
天气预报谁发明的?
第一个发明者是竺可桢,日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商人之家,
1928年,竺可桢在南京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立,并出任气象所主任,从此,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的气象系统建设中。
从1930年元旦节开始,气象所的工作者们开始制作天气图,并每天通过广播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独立开展的天气预报业务。
从此,每天人们只要打开收音机,就可以听到电台中主播用甜美的声音播报的天气预报。
在此之前,中国的天气预报业务一直被外国人垄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竺可桢是中国天气预报第一人!
天气预报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但现代天气预报的发明归功于多位科学家和气象学家的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是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贝里,他提出了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气象观测方法,为天气预报奠定了基础。
此外,20世纪的气象学家如卡尔·古斯塔夫·罗斯比和约翰·冯·诺伊曼等,通过研究大气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了天气预报的科学方法。
现代天气预报依赖于全球气象观测网络和超级计算机,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利用数值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预测,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80年代的最高气温跟现在差距多少?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根据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持续的趋势,导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一系列影响。这种变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尤为明显,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自19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大约1摄氏度左右。
对于80年代和现在的最高气温差距,具体数据会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现在的最高气温很可能比80年代更高,而且这种差距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气候变化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气温的变化,如季节、天气系统、地形等。因此,具体的差距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进行评估。
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生态环境不同了
1980年八月的四川省广安,在夏天最高气温达到39度左右, 也就是说现在38℃,以前也就是33℃左右。最高温度能达到44.4℃。当时已经有一些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在中国宣传他们的文化。近代的气象监测仪器也随之传进了我国。根据监测,当时的温度在40℃左右
根据一些气象数据和研究,80年代夏季最高气温与现在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80年代那时候的温度一定是比现在的温度低的,那时森林面积广,没有那么多工厂、也没那么多的飞机汽车轮船、家用电器也少、也没有空调,人口也没现在多。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导致气温升高全球变暖的因素,虽然没有太精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夏天的温度应该比现在的要低5℃左右。也就是说现在38℃,以前也就是33℃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外测中国历史天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外测中国历史天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