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历史人物排名榜?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但他的计划没能成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他虽然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随后被张献忠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享年五十四岁。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髡残
髡[kūn]残(1612-1692),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司马伷的人物生平?
司马伷字子将,是司马懿的第五子(一说第四子),母亲是伏太妃。正始(240年-249年)初年,司马伷被封为南安亭侯。他年轻时就有才名声望,最初担任宁朔将军,负责监守邺城的魏室王公,他以善于安抚开导著称。经屡次升迁任散骑常侍,进封东武乡侯。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髦无法忍受司马昭的专断跋扈,于是率领数百僮仆讨伐他。时任屯骑校尉的司马伷率军入宫拦截,在东止车门遇到了曹髦,曹髦的左右呵斥司马伷,他的部下都因害怕而逃走。
公元263年(景元三年),司马伷被拜为右将军、监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开设五等爵制,封司马伷为南皮伯。又转任征虏将军、假节。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封司马伷为东莞郡王,食邑一万六百户。东莞国开始设置二卿时,司马炎特别下诏允许诸王可以自己选择国中的县令、县长。司马伷上表辞让,不被允许。
公元268年(泰始四年)二月,司马伷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司马伷外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接替卫瓘镇守下邳。他统军有方,深得将士的爱戴效劳,吴人对他非常忌惮。
公元277年(咸宁三年),司马炎听从杨珧等人的建议,大肆徙封诸王。因为司马伷镇守在徐州,于是徙封司马伷为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并将东莞郡加封给琅邪国。 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司马伷与众将奉命伐吴,他率军数万兵出涂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陵郡历史人物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陵郡历史人物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