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群山作者?
您好,《沸腾的群山》作者是工人作家李云德。
李云德,1951年毕业于+++测绘学校地形测绘专业。+++军委测绘局测绘员, 1952年转业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历任鞍钢地质勘探公司技术员、党委秘书,鞍钢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鞍山市文化局创作组创作员,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辽宁省鞍山市连续四届人大代表,辽宁省连续两届省人大代表,辽宁省连续三届省文联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鞍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鞍山永乐地名来源?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日本人为了增加鞍钢的生产能力,开始对鞍钢进行扩建,而当时鞍钢周围都是中国老百姓的住所,于是日本人采取了强制迁徙政策,将周围的百姓迁徙到更远的地方,其中一大批人被迁到了现在铁西永乐附近。
当时铁东是日本人的商业区,日本人将一批中国居民迁到永乐后,想在那里建设一个中国人的商业区。”为了吸引商家和人口,日本人在永乐地区建起了戏台、戏院以及妓院等场所,“当时的百姓文化生活特别的少,于是大家都特别愿意到永乐那里去看戏,乐呵乐呵。”于是人们就把当时的还没有命名的永乐地区叫做“乐天地”,意为找乐的地方。解放后,按照原来的意思以及人们希望安居乐业的意愿,“乐天地”才正式改名为永乐,并一直延用到今。
鞍山永乐地名是建国后为了改变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而命名的。
永乐地区在人民政府接收前,是日本人开设的花天酒地、灯红酒绿的场所。而且,败坏民风。所以,一经人民政府改造,改头换面,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这里已经气象一新,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街区。
1963年全国掀起了什么热潮?
1963年,在党中央号召下,全国少年儿童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去世后中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运动。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
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
1963年3月6日,《+++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
《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号召全中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
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经久长存。
“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中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
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
全中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地方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文化艺术和出版部门还出版了图书和画册,演映了雷锋的电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鞍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鞍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