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写短歌行的历史背景?

曹操写《短歌行》的历史背景,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写于赤壁之战前,来源于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种是写一赤壁之战结束后很久。

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连贯。

孙子兵法做人的道理?

1、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

判断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在判断中创造,才是真正的创造。

人性的弱点是一厢情愿。西谚云:“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我们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那么,当你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时候,先自己减去三分一厢情愿分。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2、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原文: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

3、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

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我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能成功。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我讲讲历史人物曹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跟我讲讲历史人物曹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写短歌行的历史背景_孙子兵法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