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的典故?

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期发生在都于睢阳的宋国的一个事件。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国攻打鲁国,吃了败仗,便恳请宋国出兵助战。宋闵公与齐国谋定日期,让大将南宫长万率兵助齐。两国兵至郎城相会,合兵伐鲁,向鲁国挺进。鲁庄公得报,问大臣们:“齐国的鲍叔牙挟忿而来,宋国的南宫长万有触山举鼎之力,吾国无其对手。齐、宋两军并峙,互为犄角,何以御之?”大夫公子僵奏道:“据细作禀报,鲍叔牙有戒备之心,军容甚是整齐。南宫长万自恃勇武无敌,行伍杂乱。我军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宋军可败。宋军一败,齐军必撤。”鲁庄公便派公子惬率兵偷袭宋军。公子惬深知南宫长万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不会不防备偷袭,若用一般的偷袭方法,定难取胜,于是便命人连夜用布疋制作百余张假虎皮,命画匠着色,画得像真虎皮一样,让将士披在马身上,乘夜晚月色朦胧,偃旗息鼓而出。悄悄到了宋营前,公子惬命将士举起火把,高声呐喊,攻向宋营。南宫长万对鲁军偷袭早有准备,立刻带领人马迎敌。

宋军见一队猛虎咆哮着冲了过来,仓促间难辨真假,被吓得晕头转向。兵士不顾一切,争先四下驰奔。南宫长万知鲁军有诈,招呼兵士们:“不要慌乱,鲁军是疑兵之计,猛虎不是真的,快上前迎敌!”怎奈声音被士兵慌乱中的叫声淹没。兵士四处驰奔之势制止不住。南宫长万不得不命身边的将士驱车而退。

接应公子惬的鲁庄公赶到,截住了南宫长万的退路,与公子惬一起,将南宫长万夹在中间。南宫长万见腹背受敌,只有死战,听天由命,别无他路,与猛获一起杀入鲁军丛中。鲁军抵挡不住。鲁庄公让身旁的敞孙生与南宫长万厮杀。数个回合后,南宫长万略占上风。鲁庄公怕敞孙生有失,一箭射出,正中南宫长万右肩。

祸从口出有典故吗?

祸从口出是一个成语,出自晋朝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一个人说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双刃刀,害自己也害别人。

祸从口出有典故吗?

祸从口出的典故?

祸从口出的意思是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出自晋代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即病从口中进入人体,祸患也从口中说出。

典故:

山里人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到夜晚三五成群,大家都聚到一家,围着火炉——“讲古”(也就是吹牛、讲故事、侃大山)。

张家坳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张知府,这天家里住了个贩羊子的客人。将买来的20多只山羊关在他家过夜。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到了夜晚,聚集了十来个邻居在张知府家“讲古”,打发漫长的黑夜。

大家开始讲古,一人一个故事,挨到挨到来。你方唱罢我登台,气氛浓烈。第一轮下来,都讲了,只有这外来客人没有讲。张知府说:“这个客人,我们都讲了,你也讲一个?”这客人说:“我讲不好,你们继续讲,我听便宜。”

紧接着又将了一轮,张知府又说:“这个客人,你光听便宜不得行,你一定要讲一个!”这客人说:“我真的讲不好,你们继续讲。”

第三轮讲完后,张知府说:“不行,不能光让你听便宜,你无论如何也要讲一个。”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讲一个”、“讲一个”。

这客人看着众怒难犯,只好讲了一个。不巧的是这位客人讲到了马棒(马棒,川东地区过去一种自制的吸烟工具)。恰在此时,这张知府嘴里叼杆长烟袋正在炉子上点烟,于是大怒,跟这羊儿客大骂起来了。

张知府一怒之下来到羊圈边,打开圈门,将这客人的20来只山羊赶出了圈外。

可伶的羊儿客,半夜三更,寒天冷冻,荒山野岭独自赶着一群羊儿行进在荒原,好不凄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病从口入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病从口入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祸从口出的典故_祸从口出有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