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赏析结尾总结?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扬州瘦西湖为何被称为销金锅子?

扬州瘦西湖因其形状像一个略带弯曲的倒置的金锅,而被称为“销金锅子”。这个称呼源自于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周所撰写的《瘦西湖记》, 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及至浩然清秋之际,红叶如焰,碧水若天。通幽彻胜,远近驰名, 略为倾听,“湖里有汪洋大水”,进而探寻一二,忽见中有如银鱼潜泳,或玉蟾戏荷者。半晌啸咏,乃知此地山清水秀,本非寻常之处。其形如锅似销,故谓之‘销金锅子’”。

因此,“销金锅子”是扬州瘦西湖的别称,也是它的著名地理特征之一。除了风景迷人的自然风光外,在历史上,瘦西湖还曾经是许多文人雅士墨客创作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成为传统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销金锅子”来源于汪沆的“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乾隆年间,诗人汪沆来扬州看望老师厉鹗时,写下的即兴诗,诗名《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简称《红桥秋禊词》。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人们比喻扔钱挥霍的销金窟为“销金锅子”。故称扬州为“销金一锅子”,即:高消费的地方。

他认为,与家乡的西湖相比,保障湖并没有西湖那么大,于是巧妙的以“瘦”结尾,这才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号。

瘦西湖因何而得名?

其得名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1619~1694) 的《扬州鼓吹词序》,里面有一段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塘,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瘦西湖”的名称在清初便已经有了。

说法二: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饱览了瘦西湖的美景后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汪沆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一锅子”,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他认为,与家乡的西湖相比,保障湖并没有西湖那么大,于是巧妙的以“瘦”结尾,这才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号。所以,诗人汪沆取“瘦西湖”之名确实非常的形象贴切。

错把扬州当汴州的诗词?

答:应该是错把杭州作汴州,是林升的诗《题临安邸》中的句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头两句通过写出林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展现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令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之风,用“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历史文化介绍结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扬州历史文化介绍结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扬州慢姜夔 赏析结尾总结_扬州瘦西湖为何被称为销金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