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四大名著先读哪个?

史记和四大名著先读四大名著比较好。四大名著和史记相比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更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而史记的内容比较枯燥。

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年的历史,如果先阅读国四大名著后,可以更好的理解和阅读史记,了解我国历史。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

1、作者不同: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2、文学体裁不同: 《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3、创作年代不同: 《史记》成于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汉书》成于公元80年东汉时期。

4、记载的历史时间断不同: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5、创作背景不同: 《史记》: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汉书》: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来源:-史记 来源:-汉书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别看现在写通俗历史的人特多,汉武帝之前那些事,大都倒腾《史记》。宋代之前那些事,都看看《资治通鉴》。学历史的要是没通读《史记》、《资治通鉴》,那都是打酱油的。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学历史必读的经典,两者区别在于:

【时间跨度】

司马迁《史记》上至传说时代的“五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汉武帝在位30多年的时候)。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从“周”到“周”(周朝到五代十国后周)。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跟着史记学中国历史

【记事方式】

《史记》是纪传体。所谓“纪传体”,就是给每个重要人物写传记,历史事件都会包含着人物传记里面。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所谓“编年体”,就是以时间轴为划分,这一年啥人干了啥事,统统一起记录。

◆“纪传体”,好处就是故事性很强。看某个人的传记,一次性就可以基本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比如你是项羽粉丝,只想看项羽,没问题,一篇《项羽本纪》就让你了解到差不多,再从别人的传记里补充点关于他的事情,基本上就搞定项羽的事了。

“纪传体”坏处就是,想要了解某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有点凌乱了。你需要把所有人传记看完,自己总结。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跟着史记学中国历史

就比如,刘邦、秦始皇本来只有三岁年龄差,都经历了战国时期,属于一个年代的人物。但是《史记》先写秦始皇,再写项羽,后写刘邦。给人天然感觉就是刘邦、秦始皇是隔代人物。

◆“编年体”,好处就是某一年发生了什么,一目了然,人物关系、事件顺序,可以直接了解清楚。

“编年体”坏处就是,想要了解具体某个人的事迹就太琐碎了,需要在他存在的每一年里,到处搜罗与他有关的事迹。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跟着史记学中国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着史记学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跟着史记学中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