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风俗是阜阳特有的?

安徽阜阳的风俗有民歌、舞蹈、庙会、民间手工艺、阜阳特色传统美食。

1、民歌:

阜阳民歌丰富,阜阳民歌感情朴实,曲调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曾经广为流传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

2、舞蹈:

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

阜阳龙灯舞

3、庙会:

阜阳每年都会有自己传统的庙会和民间灯会,庙会也是大型的购物活动,老老少少都会到庙会玩耍,这时也会有大型的唱戏,杂技,等节目,阜阳有名的灯会有界首灯会,颍州灯会,沙河灯会等,很受市民欢迎。

4、民间手工艺:

阜阳人民具有的所有才艺中做的最好的莫过于阜阳剪纸了。 阜阳剪纸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关于阜阳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5、阜阳特色传统美食:

格拉条,阜阳人的记忆美食。 格拉条(搁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安徽省阜阳市,格拉条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人到六十死去但上有父母办丧时淮北地?

淮北地方殡葬风俗,人在60岁死去,但父母都健在,不算是喜殇,属于英年早逝,基本上都是低调办理伤逝。淮北习俗不办理白事庆贺,父母++孝服,不带孝帽,不守灵堂,下葬时不靠近棺材。父母要多人看护,防止悲伤过度。

中元节安徽各地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叫“七月半”、“鬼节”,实质上也是怀念祖先的节日。在这天,家家户户要携带香纸、三牲和“钱兜”上祖坟祭奠祖先。“钱兜”是用白纸做的大口袋,把纸钱、冥币、金锭统统装入兜内,用糨糊封好袋口,在兜上写明祖先的姓名和儿孙姓名。如祖坟遥远,也可以在家门前的路口焚烧。

  安徽淮北许多地方,逢中元节要请道士做“盂兰盆会”,设道场,超度新丧的“亡灵”。新丧之家,亲友都来吊唁,携带“纸帛”、“金银山”、“灵屋”等吊礼。丧家要设宴招待。在举办“盂兰盆会”时,为超度溺水而死的,死者家属扎河灯一盏,灯为莲花形,点油灯或蜡烛,置木板上,顺急流而下,认为亡灵获得后,即可早日“超脱”,谓之“放焰口”,河灯叫“盂兰灯”。

  安徽淮北一些地区,还有“请百客”的迷信习俗。“百客”指无后人的“孤魂野鬼”,于大门摆一酒席,放很多杯筷,烧纸钱。道士敲打法器,念++,请“百客”赴宴。法事完毕,全家把酒菜吃掉,将方桌翻过来,燃放鞭炮。

  爆竹未炸完,即拿大扫帚扫去,谓之“善请恶送”。淮北一带还有“结鬼缘”习俗,妇女们以臂箕盛小女鞋一双置厕所边,烧银箔,迎“戚姑娘”,据传说为纪念汉高祖妃戚夫人。

  安徽沿江当涂一带,有“烧羹饭”的习俗。供品为三茶、三酒、三荤、三素、三饭、三筷,全家肃立,把每样供品拈一点,洒上酒,倒地上,鸣炮结束。安徽皖西一带,称此俗为“赈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淮北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淮北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什么风俗是阜阳特有的_人到六十死去但上有父母办丧时淮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