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江划龙舟的历史故事?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具体的故事如下: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楚国大臣屈原,屈原忠事于楚怀王,一心救国,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当地人民在屈原投江后自发划着龙舟,向河里抛包好的粽子,供海里的鱼吃,龙舟的速度也可以赶走鱼儿,也同样可以保护屈原的尸体,而不会吃了屈原,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的由来小故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潮州龙船故事?
关于龙舟活动的起源,历来各家说法不一。有起于纪念吴臣伍子胥尸沉钱塘江之说;有起于越王勾践为报越国被灭之耻,借嬉水竞舟之名训练水军之说;有起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沉江寻父之说。而较为通常的说法是起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自溺汨罗江而死,“里人闻原自溺,争棹小舟,出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撄食也。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东周列国志》)
关于“扒龙船”的故事传说
据说揭阳榕江下游赛龙舟,以前有条乌龙,年年竞渡夺头标,有一年舵手之妻到河边洗衣,见乌龙正在张口含岸边竹叶。在潮汕有个迷信传说,乌龙若变活龙,不是翻入潭,便是钻入洞。于是悄悄地让自己的裤子给丈夫穿上,传说可避邪。结果像飞一样的龙舟钻入了榕江水里,除这位舵手外,其余全部覆没。故潮汕有“红龙红彤彤,乌龙钻入洞”的民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舟制作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舟制作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