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情报战例?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据说从夏朝开始就有了谍战。清代著名学者朱逢甲在其所著『间书』的开篇就写到:“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使女艾间浇。”这个故事在『左传』中也有记载,女艾是男是女不知道,但应该是古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间谍了。

『间书』一词出自『孙子·用间篇』,表面意思是使用间谍,其实整本书兼有刺探消息,侦察敌情,军事外交,甚至情报示伪等等各种谋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情报战日益增多,秦国巧收由余称霸西戎,烛之武退秦师,子贡救鲁,范睢反间除廉颇,田单巧计救齐国等都是例子;两汉三国就更多情报战了,譬如高阳酒徒,陈平用计赚匈奴,班超定远,许攸泄密官渡之战,蒋干盗书赤壁之战,张松走马献地图,羊祜灭吴,祖逖行间。

再往后,情报战在战争中已经无所不在,成为交战双方的必备手段。但凡古代名将,没有不会情报不搞侦察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欢与宇文泰两大情报高人的相爱相杀,杨坚灭陈,郭子仪守边,宪宗削藩,朱温募谍……赵匡胤,杜佑,元昊,岳飞,忽必烈,朱元璋,朱棣,戚继光,郑成功,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善用情报的达人,更是用计取胜的高手。

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情报战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兵马实力;向敌方传递诱导性的信息,促使敌军首领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作战部署。

非常经典的一个利用情报获取作战胜利的实例,就是孙膑对庞涓的复仇之战。孙膑被庞涓陷害的故事不赘述,总之孙膑是一定要对庞涓这个小人赶尽杀绝的。

当时韩国被魏攻打,向齐国求救。为齐王效力的孙膑采取攻打魏国首都的方式避开与魏国主力正面冲突,前线作战的庞涓匆忙赶回魏国, 齐军已撤离,于是一路紧跟。追击前,他派人去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一听竟有十万之多,不敢轻敌。待追了一天,再数齐军遗下灶迹,只剩五万,于是认为齐军逃亡过半了。及第三天,齐军只有三万个灶,庞涓亲自率二万轻骑,日夜兼程追击齐军。而孙膑早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又让人在道中一棵大树上刮下大片树皮,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并安排五千弓弩手,只要看树下火把点亮,就一齐放箭。庞涓因为接受了错误信息,轻信敌军已是强弩之末,果然中计死于树下。

间谍这个词的来历?

1.  间谍的含义:为敌方刺探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最早具有这个义项的字眼是“谍”。

   2.  间谍的来源:“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间”怎么会跟“谍”联系起来了呢?“间(jiàn)”本来写作“闲(门里面是个月,而非木)”,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释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

关于间谍这个词的来历,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最早产生间谍的朝代是夏朝,因为夏王派出间谍潜藏于敌国,带回重要的情报,但历史上对此记载寥寥无几,所以持怀疑态度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早的间谍产生于西周之前,商朝的桀曾派出间谍去夏国活动,逐渐取得了夏王的信任,而潜藏在夏国的商朝间谍通过重金收买等手段使得很多大臣都背叛了夏王投靠了商朝,最终为商灭夏起了铺垫的作用1。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最早的间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最早的间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情报战例 中国历史最早的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