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历史的传说?

在黔西北赫章西部的珠市彝族乡珠市村、七一村,辅处彝族苗族乡茶花村和威宁境内的城关、二塘、龙街、中水、大街、羊街、盐仓等十余个乡镇,位于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山坡或台地上,分布着一批彝族古代的历史遗迹――向天坟。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彝族向天坟

向天坟,既然称之为“坟”,按常规的理解,必是埋葬尸体或骨骸的遗存,但彝族这些所谓的“坟”,既没有埋葬尸体,也没有埋葬骨骸,加上民间种种传说,更给人营造了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0:00

/ 8:56

对于向天坟的形成,有多种版本的传说。赫章一带少数人把它说成是“营盘”,是战乱年代土司避难的遗址;有的称此为“狗坟”,是土司无故残杀奴隶后将尸体埋葬,土司视奴隶为狗,故叫“狗坟”;有说是土司看中的风水宝地,便杀狗埋坟,占为己有;威宁一带传说较多的说这些坟都是在满天星斗的夜间所葬,而且一个坟向着一颗代表死者的星宿,因而叫向天坟;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称威宁的向天坟为“火盘”,并认定那是他们的祖坟,清朝初期,还曾到威宁祭祖扫墓,到处寻找“火盘”。

除了传说,有不少学者对向天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其中,学者席克定认为:“我们今天把向天坟作为彝族古代的墓葬,是因为它们是彝族火化尸体的地方。从土壤中包含有骨灰的情况而言,严格地说来,彝族古代的这种墓葬,同我们今天一般所说的墓葬,是有区别的”。

20世纪80年代曾对威宁彝族丧葬习俗进行过深入调查,并实地考察了向天坟,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学者唐文元认为,席克定先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甘洛彝族的来历?

甘洛彝族来自于甘洛县乌史大桥地区的彝族。生活习俗与其他地方彝族区别较大,体现在生活、服饰、丧葬等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彝族人大多是围坐火塘使用木勺和木柯吃饭,而乌史大桥乡彝族使用碗筷;东南部彝族敬奉神灵,吉日坡是甘洛彝族和整个云贵川彝族人的圣山,而乌史大桥乡敬奉白石并敬奉峡谷中的石公山、石母山,石公山、石母山是峡谷彝族的圣山;彝族人丧葬大多是火化,乌史大桥乡是棺木土葬;彝族人喜欢唱歌,乌史大桥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形成了用歌声表情达意的风俗习惯,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歌声。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与金口河区、汉源县接壤,接壤处是大渡河大峡谷,大峡谷主要景区就在乌史大桥乡。乌史大桥乡的布依、田坪、二坪由于沟壑纵横,村民来往极为不便,村民交流受到地理限制,村民之间自然形成用歌声交流感情。同时,这也是生存的需要,由于在峭壁上砍柴、放牧、劳动,难免碰动石块打伤峭壁下的行人或者劳动的村民,这时唱歌也提醒峭壁上下的人,上方的别把石块碰动,峭壁下的人你要注意安全。这样,峭壁上下就经常有歌声飞出。也由于乌史大桥乡多数村落都在峭壁上,与外界联系少,受外界影响小,没有电灯,他们推磨又往往是在晚上,出于自娱自乐,自然哼出了很合时宜的歌声。他们休憩时,与朋友或者家人坐在一块,除了聊天就没有话说了,这时他们哼出小调自然又活跃了气氛。姑娘小伙相识,也采用歌声表情达意,在歌声中选择心上人。

  这样,即使被拒绝也不伤情面。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他们擅长用歌声表达思想,他们的歌声优美,衣着也很特殊,彝族服饰以刺绣闻名,乌史大桥地区的服饰不仅使用刺绣,而且是用大色块组成上身衣服,既有蒙古族、羌族、苗族特色,也有浓郁彝族刺绣的韵味,形成中彝族中最别具一格的特色服饰,是凉山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彝族丧葬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彝族丧葬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黔西历史的传说 彝族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