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这三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zhào kuāng yìn 释义: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

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宋太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zhào kuāng yìn人名。(西元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

在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说的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在北宋,名相辈出,比如赵普、寇准、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但是却缺少像岳飞一样的名将,而到了南宋,这种情况恰好倒了过来。北宋将近170年,优秀的文官一大把,可是拿得出手的武将却少得可怜,除了开国时期的曹彬、潘美、杨业等寥寥几位,大部分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人说“物以稀为贵”,可是,名将在北宋并不能得到“保护动物”的待遇,相反,稍微出点风头,就可能有性命之虞。

要说北宋为数不多的名将之中,就数狄青最为有名,其战绩堪称北宋第一名将。他出身贫农,最后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这是宋朝时武将所能达到的最++职。岳飞如此功勋,也只做到了枢密副使。狄青是山西汾阳人,家里世代务农,而狄青少时善于骑射,后来投军。当时,宋朝为了防止士兵逃走,就在士卒们的脸上纹上字迹,这称为是“黥面”。这跟水浒里,宋江、林冲等人被脸上刺字差不多,是很屈辱的。

宋仁宗宝元年间,西夏王李元昊侵犯宋境。当时,宋军屡屡被西夏军击败,产生了畏敌怯战情绪。狄青来到前线后,每每作为前锋出战。这里要交代一下狄青的外貌,他长得面容清秀,大帅哥一枚,但因为需要打先锋,如此相貌显然不够唬人。于是,狄青专门打了一个青面獠牙的铜面具,戴在脸上,同时披头散发,形同鬼怪出没,让敌人闻风丧胆。四年之间,狄青历经大小25战,屡立战功,从一名九品武官,升任枢密副使。后来,侬智高在广西叛乱,狄青作为主将平叛,归来后因战功被任命为枢密使。

赵匡胤时代的名人?

石守信(928年-984年),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将领。

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他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封威武郡王,赐谥“武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赵匡胤介绍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赵匡胤介绍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赵匡胤”这三个字的读音是什么_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