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结婚风俗?

       枣庄结婚风俗指的是山东枣庄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枣庄其实是因为枣树多而得名的,枣庄的文化历史背景也是渊源流长的,枣庄人一直都是沿袭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结婚风俗,将婚礼看成是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事情。

        一:唱喜歌,枣庄人过去是比较穷的,因此有人家里办喜事都是会唱着喜歌曲到人家祝贺的,目的就是想要吃一顿喜宴。如今这个婚俗已经沿袭下来,只不过不再是乞讨为生的穷人而是亲朋好友。歌词是非常有味道的,比如说月儿弯弯照九州、里挂红灯外挂绸、今日黄道吉星照、花轿抬到大门口。这些唱喜歌的人也都是会讨喜钱的,喜事人家都是会给一定红包的。

      二:闹洞房,枣庄地区也是有闹洞房的,这个闹洞房是新郎官和新娘子相互的布菜和喂菜等等,要喝交杯酒,有些新娘子也要吃一些有寓意的食物。洞房里面的布置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要配上蜡烛等等,要让洞房中处处充满喜庆。

        三:生子寓意,新娘子都是要吃鸡蛋的,而鸡蛋的话都是煮到八分熟的,吃的时候别人会故意的问生不生,新娘子则是一定要回答生,也就是生养孩子的意思。之后就要吃栗子、枣子之类的,旁边还要一人在旁边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较娥。小姑还要在新床下面放上一个新的尿盆,寓意嫂嫂可以早生贵子。

枣庄送节礼哪八样?

枣庄传统习俗,新人第一年送节礼,需要送八种东西,每种东西送八份,也就是“八个八”。

第一个是八箱酒。

第二个是八条烟。

第三个是八斤茶叶。

第四个是八只鸡,得是公鸡。

第五个是八条鱼,得是大鲤鱼。

第六个是八斤点心,也就是果子。

第七个是八斤糖。

第八个是八箱牛奶。

枣庄的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枣庄地区关于中元节习俗也是存在南北差异的,在枣庄北部的滕州、山亭地区,民间是不知怎么过中元节的,当地祭祖的日子主要是清明节、十月一。

而在南部台儿庄、峄城地区,民间是非常重视中元节的。 每到七月十五, 民间枣庄南部地区的人们焚香点蜡、礼拜先祖,人们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希望他们在阴间过得幸福,也会摆上果品或肉祭祀,最重要的活动是放河灯,无论河灯漂向远方还是沉没,人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为死者祈福。

中元节这些活动,这并不是封建迷信。中元节包含着慎终追远的孝悌之道,具有普度众生的大德善心,这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

枣庄闺女出嫁添箱都有什么?

1、压箱钱

  女方的父母会在陪嫁箱子的四个角和正中央放一些压箱钱,希望这些陪嫁的压箱钱让女儿婚后可以过的富裕一些,也可以作为应急,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父母对女儿的疼爱,希望女儿可以照顾好自己,一般可以放6666的吉利数字。

  2、珠宝首饰

  将男方给买的三金,还有一些亲属送的贵重物品,放进陪嫁箱,还有一些父母给准备的有意义与贵重的首饰物品一起放进去,寓意父母将所有最美好的事物都传给女儿,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祝福,一般会放在盒子里,然后再放进陪嫁箱,所以陪嫁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子孙桶

  顾名思义,就是传宗接代,多子多孙的意思,也是陪嫁箱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以往子孙桶中有一个大桶,一个小脚盆,一杆秤,实用性很强,但是现在基本已经没人用了,所以都以工艺品为主,用红布包裹。里面也要放一些吉利的物品,例如:红枣、桂圆、长生果、百合、莲子、红花生、筷子、红鸭蛋、柏树枝等等,代表了女儿为男方家带来子嗣。

  4、床上用品

  女方需要准备一对枕头、一条红色被子、一条龙凤被、一套红色床单、还有三套床垫,然后,放进陪嫁箱中,带去男方家,铺在新婚婚房的婚床上。

  5、日常用品

  牙刷、牙膏、沐浴乳、洗发水、毛巾、衣物等,摆放这些东西第一个意思是女儿出嫁了,带着自己的日常用品将要搬到男方家住了。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很多人婚礼当天是住在酒店的,很多的日常用品酒店不提供或者新人用不惯,就直接摆放在嫁妆箱里带去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枣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枣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山东枣庄 结婚风俗_枣庄送节礼哪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