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
西安城墙共有18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历史典故或来历,不可能一一细说,在此说上一二个城门的典故。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像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比如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最终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就在朱雀门举行。那时建筑宏伟壮观的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门。
玉祥门:西安城墙西侧城门,位于西城墙安定门以北,今莲湖路西端。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冯玉祥接受了“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城解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解西安城之围的历史功绩,故名“玉祥门”。
西安长城的历史文化?
西安明代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城堡。
西安城墙上碑文记载,西安城墙系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面延伸扩建而成的,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墙高12米,基宽18米,顶宽14米;东、西各长2.65公里。南北各长4.2公里,周长13.7公里,呈长方形,鼓楼、钟楼耸立其中。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登上古城墙,举目环视,建筑雄伟、气派卓然。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旧的四城门及瓮城,是用青灰砖垒成的,城周有角台98座,上均筑有角楼;南门东侧有魁星楼一座;四周均有登马道;6千个垛口上面扦着黄色的印有飞龙、麒麟之类的三角旗。城外廓有条护城河,四门跨河处设有吊桥,是守城者一道有形的屏障。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