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族来历?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为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到达河西而得名。西汉时称姑臧,东汉时改称武威。明代改凉州卫,清代改武威县。198 5年改为武威市。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被古人称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都之咽喉”的要塞。

武威的书画家有那几位?

李铭汉(1809—1891),字云章,凉州府人(甘肃武威人)。祖籍宁夏卫门城驿,明朝末年迁居凉州卫(今甘肃武威)。 是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著名经史学家、诗人。 李铭汉先后师从尹世阿、张澍、陈世熔等名师门下,他博通经史,才华出众,于天文、算术、舆地、兵农均有研习,尤擅音韵、训诂学。平生以教书为业,先后主讲凉州雍凉书院、甘州甘泉书院。致力经学研究,年届八旬仍坚持读书。学使胡景贵上疏推荐为陇上耆儒,光绪帝下令加国子监学正衔。由其撰写的《续通鉴记事本末》,是继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的又一别具一格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当世和后世的高度重视。

齐振鹭,字飞卿,武威县人(今双城镇北安村)。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光绪年间武秀才。能书善画,文武兼备,在乡民中很有威望。1911年因组织反清暴动,被杀害。

张玿美,字昆岩,甘肃武威人。康熙廪生,雍正元年(1723年)应孝廉方正科荐举,授广东惠来知今。继升廉州知府,广东雷琼道。后辞官回归故里。曾主编《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著作有《灌砚堂诗钞》。其《凉州八景》最为有名。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 李益为大历四年进士。他恃才傲物,在官场多被人忽视++,为众不容。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写诗。李益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他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等。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武威达府巷由来?

明朝年间现武威南大街一中巷(东口)是大将军达云府邸,故称达府街。后于清朝同治后期由武威贤达李铭汉(宁夏迁入)居住,称李翰林府【李家大院/五进六院/三天井/后花园/拜月台】动乱时期遭破坏,现已修缮如新。

武威人的祖先是从哪里迁移过来的?

明朝时期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

14这是因为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第一,那个时候,元朝被打跑了。人口减少了很多。可是只有山西相对好,比其他省份来说,人口密度大,总人口多,比河南和河北加起来还多。第二,为了发展,朱元璋决定++,++的目的是屯田,发展农业。第三,根据历史记载,山西大槐树++的去向,直接去向就包括甘肃省。++的后代还会继续迁移。所以说,甘肃省武威的人大多数是当年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这个是有根据的。

王姓十大名将排名?

王姓十大名将为:王玄策、王孝杰、王弼、王镇恶、王贲、王僧辩、王翦、王越、王忠嗣、王霸。

1、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诃菩提寺参拜。

2、王孝杰

王孝杰,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

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公元693年,王孝杰与西突厥与吐蕃联军战于冷泉、大领谷等地,于次年将其击败。公元695年,任朔方道行军总管,攻打后突厥。十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降并归附武周。

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兵败坠谷而死。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开元中,赠特进。

3、王弼

王弼,字号不详,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投靠朱元璋,其后屡建战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参加平江战役,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担任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册封定远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武威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武威历史人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武威的书画家有那几位,明代武威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