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十大名人?
周文生
周文生,男,汉族,湖南宁远人,1969年10月出生,1986年11月入伍,1990年10月入党,大学文化,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
梁凤莲
梁凤莲,女,毕业于暨南大学的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文学与文化专业,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现为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具有研究员、一级作家两个正高级职称。系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中国作
源灏
罗志渊(笔名:源灏),作家、诗人,笔名源灏,开创的古今融合新文学,引导一个文学流派,与林非、史铁生、阿来、莫言、祁人等同入选为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深圳龙岗人,祖籍广东兴宁。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
彭国华
彭国华,男,广东汕尾人,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商学专业,获取学士学位。获授复旦大学EMBA学位,擅长策划、营销和培训,自主创业。杭州电子商务十佳CEO、中国移动通信浙江区代理商、杭州享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21世纪中国十大创业导师。
朱卫平
朱卫平,男,1957年5月生,湖南益阳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
陈纪言
陈纪言,男,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到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进修学习冠心病诊治技术一年。
老年得志的名人有哪些?
姜子牙又名姜尚,“姜太公”,商末周初人(生卒不可确考),字子牙。
汉族(华夏族)。虞夏之际,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后竟遇文王,佐周灭商,成就功业。
粱灏82岁中状元的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
“若粱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
粱灏年轻时正好是五代十国中后期.战乱的环境使自幼喜爱读书的粱灏难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当粱灏的儿子考中状元后,粱灏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
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又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这位老人气宇轩昂,面对宋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赞赏,终于独占鏊头,考取状元!
元散曲创作群体的演变?
元代散曲作家,现在可以考定名姓的有227人(据近人任讷《散曲概论》统计);作品有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见近人隋树森《金元散曲》)。在元代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可以设想,被埋没的作者和作品一定不少。尽管如此,在仅90多年的元代,有这么多的作家作品出现,也算是一时之盛况了。
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金末到元成宗大德年间(约1234至1307),作品的风格比较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活泼,和民间歌曲较为接近,也有一定的社会内容。最初的散曲作家,主要有杨果、刘秉忠、杜仁杰、胡祗通、五恽等,大部分是位++显的文人,他们写散曲不过是出于好奇,偶而为之,对这种形式并不熟悉,只是把传统的诗词略加变化,未能充分体现曲的本色,但一些作品也有艺术价值。
杨果(1195--1269)现存小令11首,套数五套。所作《小桃红·采莲女》八首最为有名。其中第三首:“伤心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寓有对金朝覆亡的浓厚伤感。第四首:“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表现战乱使夫妇离散,感慨尤其深沉。文辞华丽,手法含蓄,风格与词相近,可说是由词向曲过渡的作品。
刘秉忠(1216--1274)的[南吕·干荷叶]《有感》二首“色苍苍”、“色无多”借当时以“干荷叶”起兴的民间小调,来抒发当时文人的个人不幸或国家兴亡的感慨,表现了民间歌曲向诗入创作转化的共同特征,不甘寂寞与繁华如梦的感慨是文人的,曲调和即物起兴的手法是民间的。杜仁杰(生卒年不详)的套曲《耍孩儿·庄稼不识勾栏》写庄稼人初次看戏的情形,人物场景,鲜明如画,虽为韵文,纯用口语,显得生动活泼。曲中描写元代勾栏的情况,比较具体,是研究当时杂剧演出的重要资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灏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灏的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