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司马光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司马光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司马光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砸缸。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玩耍的时候,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缸里面了,顿时周围的小伙伴慌了神,有呆若木鸡的,有号啕大哭的,有的奔走找家长的,只有司马光,气定神闲,举起一块石头朝着缸咋去,顿时,缸里的水流了出来,小伙伴也得救了,司马光也受到大人们的赞扬。
一、剥胡桃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
二、制警枕
司马光退居洛阳的时候,着手写《资治通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人梦乡后,身子只要稍微一动,“警枕”就会滚动,将自己惊醒。惊醒后的司马光立即起床,继续握笔写书。
三、卖马
司马光在年老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紧。有一次,家里没有钱用,他吩咐一位老兵把他相伴多年的坐骑——一匹老马牵到市场上卖掉。老兵临走时,司马光叮咛道:“这匹马曾犯有肺病,要是有人买马,你要据实告诉人家。”老兵私下笑他迂腐,却不能理解他对人诚实的用心。司马光竟然如此真诚,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司马光为写资治通鉴很少出屋,妻子想出去玩,看花灯,他说有什么好看的,妻子讲外面人多,他怒道我难道不是人。
司马光上书高太后要废尽一切新法,不顾新法好坏,适用,适合,有大臣劝他考虑现实情况,他一慨不管非废新法不可,气得大臣大骂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司马牛。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元丰7年(1084年)完成了《资治通鉴》的通史巨著,内容以总结历史统治者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为主。
在政治上,司马光守旧,竭力反对神宗支持的王安石变法,长期辞官退居。
宋神宗死后,他被召入京,主持国政,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新政。
司马光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葬于家乡夏县。入朝为官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幼年聪颖好学,尤喜《左氏春秋》,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他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
他好读书,求甚解,又有选择,他不喜佛、老,对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司马光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司马光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