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解说新化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解说新化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新化是蚩尤故里这种观点发端于上世纪初的“疑古派”。由于中国商代以前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上世纪初顾颉刚先生提出了“古史层累说”,认为黄帝、炎帝、蚩尤等都是后人不断添加上去的,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人物。
后来,郭沫若先生也说:“《尚书》是开始于唐、虞,《史记》是开始于黄帝,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起头。”
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成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片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梅山”呢?目前,为大多数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而到秦汉时,梅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宋代之前,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语言侏离”,交通不便以及当时的统治阶级实行封锁政策,故“不与中国通”。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土著文化。当时这里的居民以瑶族人和其他土著居民为主。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之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有意往这里++,梅山地区逐渐成为汉、苗、瑶、土家等多民族杂居之地。由于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900多年来,深厚悠远的土著文化和历代++带进来的外地文化不断整和、交融、同化,形成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以远古渔猎文化为基石,在古老巫术外衣的包裹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民俗特色,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烙印。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3年招4000余人
新化一中学原名新化实学堂,于1898年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同时创办。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传统优良,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成绩辉煌,校园环境幽雅,四季景色宜人,被誉为“聆教圣地,读书天堂”。
1、新化龙牙百合
龙牙百合,具有个大片粗、肉质肥厚等特点,晒干后,呈银白色。龙牙百合是食用百合中的优品,既可鲜吃,也可晒干储藏,还可制成百合粉。
2、新化柴火腊肉
新化柴火腊肉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新化县最具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过年那段时候,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己熏。
3、新化白溪水豆腐
新化白溪水豆腐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嫩,久煮不散,鲜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的美誉。
4、新化三合汤
新化人宴请四方宾朋时,三合汤几乎成为一道必上之菜,并被称为“娄底特色”。它选嫩厚的牛肚皮切条,新鲜的嫩牛肉切片,细嫩的熟牛血切块,佐以八角、桂皮、茴香汤,浇上山胡椒油和米醋,再撒上辣末和香葱。
5、紫鹊贡紫香米
“紫鹊界”紫香米水溶性灰分酸度+0.082,普通大米水溶性灰分酸度-6.37,系天然碱性米。
6、湘妃茶
又名蒙洱茶,产于湖南新化奉家蒙洱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
7、梅山板鸭
梅山板鸭是湖南地方土特产品,选用特种红毛鸭,造形扁平,轮廓桃圆,表皮奶酪色,瘦肉酱色,食之皮酥、骨脆、肉嫩、咸淡适中,瘦肉甘香、肥肉不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解说新化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解说新化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