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闹社火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闹社火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每年元宵节时,在大荔有种民俗叫"烧社火",在沙苑一代较为流行,这是过去我在羌白镇阿寿村正月十三拍的"烧社火","烧社火"顾名思义就是把你"烧起来"挑逗起来,咱们好联合起来到了元宵节闹社火。我用镜头目睹了烧社火,晚上八点多,只见小伙子打着火把在前边飞跑开道、锣鼓、骡车跟随、前呼后拥,一片吆喝声响遍巷道田野,村子两旁站满了看热闹围观的群众,看这"烧社火"的美景。

据当地73岁的民间耍社火的行家王老先生介绍,其实"烧社火"可以说是挑逗社火,他记得在五六十年代年那时候,每到元宵节,各村与各村的社火就看个比拼比拼、村村敲锣打鼓,打起火把来到邻村有意地挑逗、"烧"起来,来共同耍社火、比社火,常常为此还闹的粗鲁不文明。而到现在的烧社火讲究和谐,文明,纯属为热热闹闹,也没有挑逗惹事,到了元宵节前,村上一伙小伙子举上火把,绕村子跑跑、耍耍、图个吉利,庆祝庆祝好政策和美丽乡村带来的好光景。

"烧社火"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多地的一种民间习俗,而在大荔县沙苑一代较为盛行,在解放前和到了五六十年代,每年在元宵节准备闹社火之前,一般先由几个热心并懂行者私下串通"社火头",再组织人力到邻社去挑战,民众称之为"烧腾"。其方式为:一是敲锣打鼓,俗称"乱砸",敲得对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若对方还无反应,便加强锣鼓阵容,甚至配上喇叭铜号,车拉堂鼓、抬铳扛枪,进行无休止地"挑逗";二是抬芯子,粗略装扮成《三娘教子》《海瑞训虎》《杀狗劝妻》等戏剧造型,"糟蹋"对方,故意"惹恼"对方;三是倒骑驴,丑角装扮,口中念念有词来"++"对方;四是拉牛犁其街道,百般相激,恣意"挑衅";五是一行人穿白戴孝,打白灯笼,街头烧纸钱,哭三爸,哭四舅,有所指地叫喊"人死完咧,耍不成了!"六是由主办社派人打出五色旗,在旗杆悬挂上洋蜡、打气筒、牛笼嘴、马叉子、红白萝卜等物,到邻村去游街,接着骑马到各村的墙头拔社旗,强迫参与。用这几种"烧起"方式,让对方或者外村爱耍社火的人纷纷响应,出钱、出物、出人一起耍社火,如见这些不文明的烧社火再也没有了,这已成了过去传统"烧社火"旧习俗和老话了。

  1、来历  伴随着汉族民间喜庆节日、古会民俗祭祀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汉族民俗习惯的依存特征。一年四季的节日,只有在正月十五才热热闹闹地耍社火,这是因为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早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子住,不是住在树林子里,就是挤在山洞里。那时候,大山里,平川上,天天都有凶恶的野兽猛禽出来吃人。人们躲又没处躲,打又打不过,天天都有很多人被野兽吃了。特别是进入冬季逢年过节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山上没了小动物,地里没了庄稼,那些野兽就更凶了,见着人就吃。  为了过上太平日子,人们就凑在一块儿出主意想办法,慢慢地发现,那些凶猛的野兽也有强弱之分,也有内部争斗。只要狮子、老虎,豹子一吼,别的野兽就吓得四处乱跑;凤凰一叫,所有的鸟就像吓破胆似的,连翅膀也张不开了。  于是,人们就开始模仿狮子的吼声造了一个锣,模仿老虎的啸声造了一个镲,模仿豹子的叫声造了一个鼓,模仿凤凰的鸣声造了一个笛子。每当逢年过节,飞禽走兽蜂拥而来的时候,大家就拿出锣、镲、鼓、笛子来,吹吹打打,又蹦又跳,一直闹到天亮。飞禽走兽远远一听,认为自己又闯入了狮子、老虎、豹子和凤凰的地盘,无不吓得狼狈逃窜。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一种习俗,这就是正月十五闹社火。  2、习俗  一般从正月十一日以后就开始了。所以正月十一日也叫上彩日,晚上吃上彩饭。社火可延至正月二十九日。各乡里、各村境都有自己的社日。社日这天晚上,社头将平日准备好的节目编成顺序,演员装扮成各种角色,分乘各种交通工具穿街过村,让群众观看。社火的规模大小,一般显示该村社的兴旺程度。闹社火的风俗活动曾一度销声匿迹,近几年在一些侨乡又渐渐复苏,成了各乡村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闹社火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闹社火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烧社火习俗 闹社火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