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韩愈在嫂嫂的鼓励下,来到洛阳求学。在那里,他租了两间茅屋居住,过着凄苦、清贫、俭朴的生活。
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起早睡晚,常常读书到深更半夜。就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
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了再写;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发热后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清菜汤继续吟诵揣摩。
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地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注意研究并加以仔细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吃透
朝三暮四:做人看淡得失,做事少些计较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他的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感悟:朝三暮四阐述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转怒为喜就显得很可笑。人们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2
猴子逞能: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庄子·徐无鬼》
东施效颦是历史故事的成语。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阐释哲理的寓言故事很多,这便是之一,至于是否为史实,无从考证,而西施确有其人,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时间上距今最古远的.
典故及出处:
1、《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皱眉.或写作颦,音、义皆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
(译文: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2、《太平寰宇记》载(按:在卷六九《越州》目下)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黄庭坚始凿言东施效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