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历史悠久,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土家”称谓,是相对于“客民”而言,是为区别不同于本族的外来人。清朝对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后,土家语言逐渐为汉语所代替。调研中了解到,如今土家族语言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月月有节,社八节、牛王节、跳马节、酉水龙舟节……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每进腊月,杀年猪、做煻糁、推豆腐、打粑粑、贴对联等,这些为过年做准备的活动在土家族聚居区筹备得红红火火,直到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落幕。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而且源远流长。如今,湘西流行的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铜铃舞、毛谷斯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舞等。据土家族人介绍,摆手舞源于巴渝舞,至今仍保留着巴渝舞的征战、歌号、鼓乐等特色。

  据了解,土家山歌是土家族舞蹈音乐之一,多在舞蹈段落间隙里唱山歌,有的根据舞蹈内容事先编好,也有的见景生情,现场编唱。土家族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土家族地区情歌对唱很普遍,很多地方至今还举行“女儿会”,以歌幽会,以歌谈情说爱,以歌成婚。目前,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仍会唱哭嫁歌,比如“女哭娘”“姐哭妹”等。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崇拜祖先,也有自己的民族图腾,他们通常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主神。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等。

湘西有哪些文化?

湘西文化有巫族文化、土家文化、苗家文化等

湘西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

湘西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拥有矮寨奇观景区、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坐龙峡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是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凤凰,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原王村镇)、泸溪县浦市镇、花垣县边城镇(原茶峒镇)。

湘西历史真实故事?

西赶尸

湘西赶尸奇俗据说发源于湘西地区古代辰州所辖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迄今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一直是个谜。

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西市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西市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湘西有哪些文化,湘西市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