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灵隐寺历史?
灵隐寺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杭州建寺最早的古代名刹. 东晋初建时,此寺佛法未盛.至五代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广建寺宇,才逐渐有了灵隐的规模宏大.再到北宋灵隐寺方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隐藏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之间,确有仙灵隐居深山之趣---两峰挟持,林木葱茏,云烟袅袅,寺隐其间.当年康熙南巡曾赐寺名"云林禅寺",传说中的赐名过程颇为搞笑.那日康熙登上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之余,兴之所致,提笔欲为灵隐题御匾一幅, 繁体的"灵"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半部为一"雨"字,中为三个口并排,下边是一个"巫"字。
可康熙题匾时情绪亢奋,下笔冲动,一下把上面的"雨"字写大了,下边两部分眼看就排不开了,众目睽睽啊,这让堂堂皇帝怎么下得了台呢? 皇帝到底是皇帝,他想起在北高峰顶曾看到山下云林漠漠,灵隐仙寺被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之中,好一派云林禅境啊! 于是他灵机一动,提笔在写大了的雨字下面加了个云字,赐寺名为"云林禅寺",而众人除了叫好称颂,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后来寺里将康熙御笔题写的"云林禅寺"制成巨匾一幅,至今还悬挂在灵隐寺天王殿前.
我们今天看到的灵隐寺是在清末基础上两次修复过的。
灵隐寺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灵隐寺供奉的是佛教++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魏县木顶寺历史?
魏县木顶寺位于县城西南约35公里的马力乡杨坪村后柏林山山腰,景区相传古时无路可入,在峭壁上架设数丈木梯,攀登入寺,得名木梯寺。石窟初建于汉,自汉屹唐,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寺内石窟塑像多为石胎泥塑,现存窟龛18个,殿堂4座,造像78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塑作内容广,取才丰富,雕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窟塑作弥足珍贵。
木顶寺,明初由山西省洪洞迁入此地,当时几家是姓闫的,而得名木顶寺。明初年设立。因该村姓氏,得名木顶寺。
历史
该村始立于明初;1945年解放;1947年属村公所;1953年属李庄乡;1954年属农村合作社;1958年属马头公社;1970年属崔野冲公社闫庄大队;1984年属崔野冲乡闫庄村村民委员会;1989年乡镇合并,属泊口乡闫庄村民委员会管理至今。
定慧寺的修建者?
定慧寺其他含义
江苏省如皋市定慧寺
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南隅,泮池路2号,占地面积约16亩,
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定慧寺
景点类别
历史遗迹
所属国家
中国
历史记载
定慧禅寺
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斋,邀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赴宴,智顗++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发现如皋上空佛光四射,认定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在此诛茅建庐,当时取名“定惠寺”。
宋代时,由于兵火洗劫,定慧寺已经颓败,只剩下断璧残垣。宋元进士:曾任如皋知县的史声写过一首凭吊定慧寺的诗:
寺名定慧知何代,桥古碑横不记年;
古树乱鸦啼晚照,故园新碟舞春烟。
七层宝塔化成路,五色云衢散上天;
惟有玉莲池内水,沧浪深处老龙眠。
现存的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那时,有个叫素芳的和尚带着性乾、性德两个徒弟来到定慧寺,稍加修葺就暂时住下了。性乾决心修复定慧寺。为了筹款,他用油灯烤脚踝、用铁索盘胸等以示虔诚的手段向大众募化。善男信女深受感动,纷纷捐助。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7年),重修寺院工程动工。不久,大殿便落成了。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于是他偏袒南游。后来在郁林洲(今广西玉林市)从海外归来的商船上获得一棵一丈六尺长的檀香巨木并就地雕成毗卢大佛(如来佛祖)像。万历四十三年(公无1615年)佛像运抵如皋,置于大殿内。在此期间,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钟鼓楼,云石上人募建了藏经楼, 德林上人到嘉禾(今浙江嘉兴市)购买了藏经收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建寺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建寺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