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布鞋历史?
布鞋的历史悠久。
从中国人发明了布(从麻布到丝绸到人造革到现代各种合成布料)就开始有布鞋了。
至于圆口布鞋,是从清朝开始的。
汉服的衰落,到满清的长袍马褂。这可以看做民族融合中鞋子的变迁吧。
圆口布鞋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所穿鞋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还流行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其材料夏秋用缎,冬则用建绒。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颇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贵族妇女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老年妇女则多穿木制平底鞋。
民国风雨中百姓的圆口布鞋就比较普及了。
现在老北京和中国等广大农村都可以看到这种鞋子。但是布料鞋底等都随着社会技术而不断改变。
所以鞋子是不断变化的,至于最早的成为社会所普及就是在清末民初时期。
轿夫纸鞋传说?
明朝张翰的《松窗梦语》,里面记载着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张翰刚当上御史的时候,就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为了鼓舞张翰当好官做好人,给他讲了自己乘轿的故事。王说,有一次他乘轿进城公务,半路上下起了雨,有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开始时,这个轿夫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无水的地方走,可是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再往前走的时候,这位轿夫就再也不顾及自己的新鞋子了,随便它往泥水坑里踩。王廷相感叹地对张翰说:“做官、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这位轿夫的新鞋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是一样的啊!只要人一不小心犯了错,那你以后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及了。因此,常常约束自己行为,是一个人经常修炼的功课。”张翰听了,深受感动。
人的心一旦被污染,新鞋踩进泥水里,就会放弃自己多年的坚守,不再注重自己的修养,不再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再考虑自己的未来,放任自流,胆大妄为。如今,物欲横流,有的官员今受小贿,明受大贿,最终身败名裂,追悔莫及。这都是慎始不慎终的恶果。
做人、做事、为官要“出污泥而不染”,慎始更要慎终啊!
想起刘备写给其子遗诏中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为小恶,难成大恶,常为小善,终成大善。何其深刻。
明朝御史张瀚在《杉窗梦语》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某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一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 ,”张瀚听后表示:“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
古希腊鞋子的故事?
为了竞赛而跑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身体”。古希腊时的运动会上,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都是赤脚的,而且经常裸跑。稍晚,罗马人坚持要穿薄底的凉鞋。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长跑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在1960年罗马举行的奥运会上获得了马拉松比赛的金牌。全世界的制鞋商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是仅凭赤脚就获得了这项殊荣。
迄今为止制鞋业已经发展了很多个世纪,皮革由于其出众的耐久性成为最受欢迎的制鞋材料。第一双特别为跑步设计的鞋出现于1852年,历史学家发现,当时的运动员在跑步比赛时穿着锥形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工布鞋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工布鞋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