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哪些著名的道教胜迹和宫观?
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也是人们避开嘈杂的城市,返璞归真,修身养性的地方,在中国有二十个有名的道观。
1.鹿邑太清宫
鹿邑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据说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祖武德三年(西元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做为皇室家庙。
鹿邑太清宫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至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有增建,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 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八六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
2.终南山楼观台
我国的三大石窟寺是什么?
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之一。
它属于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
在我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出现于魏晋时期,发展到隋唐达到鼎盛阶段。
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我国最负盛名的有三大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主要以大量的壁画闻名,其他二座石窟都是大规模的雕塑,而且各有特点。
如果仔细去研究这些石窟的建造年代: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接下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石窟的修建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个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年代。
战争年代,百姓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所以,人民渴望现世安稳,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佛教的教义,恰恰符合了大众的心理,故此时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其影响之一即是随之兴起的佛教文化,大批寺院的兴建。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里既有写造。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
唐 ·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石窟艺术,正是这个时期佛教盛行所带来的副产品。
中国古代九大洲?
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典籍分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典籍分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