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春节的习俗?
宁化春节习俗主要有赏花灯、唱山歌、抬菩萨、巡游傩等。
一、赏花灯赏花灯是宁化客家人民千百年来过年的传统活动,春节元宵,临街的家家户户,檐下窗前,彩灯高悬,一片灯的海洋。每年宁化城区翠园广场内都会举办赏花灯游园活动,展出的花灯造型别致、色彩华丽、寓意丰富。
二、唱山歌宁化劳动群众历来爱唱山歌,但现在会唱的年轻人已经不多。“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以来,宁化县把庆祝节日与唱响客家山歌相结合,在城区设立固定的场所供爱好者学习、交流。
三、抬菩萨宁化人大多信奉佛教,每月初一、十五老人们都有点香祈福的习惯。春节庙会抬菩萨的习俗几乎覆盖全县各乡镇,比较有特色的要属石壁陈塘村的抬"五谷神"习俗。
四、巡游傩“游傩”来自于古时的迎神庙会,是人们驱邪祈福,保佑平安丰收的一种民俗活动。宁化夏坊古“游傩”的傩面为“梅山七圣”,分别代表猿猴、猪、羊、狗、牛、长蛇、蜈蚣七种动物精怪。正月十三,由村里吴姓、夏姓、赖姓推荐的七个青年男子装扮成“梅山七圣”,所有“七圣”全部++着上身,头上、身上插的都是锋利的真刀、锯,用“V”型法器固定,鲜血淋淋。
宁化春节习俗主要有赏花灯、唱山歌、抬菩萨、巡游傩等。
一、赏花灯赏花灯是宁化客家人民千百年来过年的传统活动,春节元宵,临街的家家户户,檐下窗前,彩灯高悬,一片灯的海洋。每年宁化城区翠园广场内都会举办赏花灯游园活动,展出的花灯造型别致、色彩华丽、寓意丰富。
二、唱山歌宁化劳动群众历来爱唱山歌,但现在会唱的年轻人已经不多。“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以来,宁化县把庆祝节日与唱响客家山歌相结合,在城区设立固定的场所供爱好者学习、交流。
三、抬菩萨宁化人大多信奉佛教,每月初一、十五老人们都有点香祈福的习惯。春节庙会抬菩萨的习俗几乎覆盖全县各乡镇,比较有特色的要属石壁陈塘村的抬"五谷神"习俗。
四、巡游傩“游傩”来自于古时的迎神庙会,是人们驱邪祈福,保佑平安丰收的一种民俗活动。宁化夏坊古“游傩”的傩面为“梅山七圣”,分别代表猿猴、猪、羊、狗、牛、长蛇、蜈蚣七种动物精怪。正月十三,由村里吴姓、夏姓、赖姓推荐的七个青年男子装扮成“梅山七圣”,所有“七圣”全部++着上身,头上、身上插的都是锋利的真刀、锯,用“V”型法器固定,鲜血淋淋。
三明市不同于各地的习俗?
三明辖十二县市区,各有不同风俗。沙县丶梅列丶尤溪丶泰宁等原属延平府,但也各有特色。
明溪丶宁化丶清流等原属汀州府,客家风俗较浓。比如饮食面食少,米食多,擂茶丶芋饺丶灯盏糕丶黄粿丶地瓜粉条等,较少用高度白酒,宴客多用客家酒酿等。大田一部原泉州,有闽南气息。建国后区划调整,建立三明地区,后为三明市。由于外来人口多,加上由各地整合而成,总体比较包容,饮食上也有各地风味。
邵武过年有哪些习俗?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年”。
春节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春节的核心是正月初一。民间活动主要是开正、祭祀、拜年、游乐等。
1.开 正
指除夕午夜后子时到卯时之间,择一良辰,开启大门,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开正”的时间依该年天干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历书上的记载行事。“开正”之时,天未破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间热闹非凡。
“开正”,在龙海,叫“开春”;在古田,叫“开年”;在沙县,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顺昌、光泽、连城、长汀、清流等地则称之为“开门”或“开大门”。“开正”的仪式全省各地大同小异。在厦门,“元旦焚香纸、放爆竹、开门即闭”①。在将乐的农村,倘若是多户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么开大门者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宁化的一些农村,在开大门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内的各个房间,然后才开门。在武平,开门时全家人应在场,如有外人,不得参加;开门后即按“春牛图”所示的财神方位叩头。在邵武,若有人无意中被“开正”的鞭炮击伤出血,叫“血彩”,据说是极好兆头,这年能发大财。
现在,选择“开正”时辰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了,一般在除夕零点新旧年之交时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岁。近几年来,电视机普及,全省城乡的大多人家都围坐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时,当电视中新年钟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点鞭炮、放焰火,其盛况绝非昔日“开正”可比。这一新习俗在城镇尤盛,以致于公安部门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点,规劝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本省的大城市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录有鞭炮响声的录音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化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化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