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家怎样分家?

分家,顾名思义,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

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积蓄,父母的私产。弟兄数人,每人一份,山西城乡,一般都采用平分的原则。

在山西境内,旧时长期形成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分家产只在弟兄之间进行,姊妹不参与农村继承财产的分家活动。女子出嫁,即成为“人家的人”,别的家庭的人。但在现在国家的法律上,子女都是有继承父母财产权利的。

分家,太原一带农村的习俗,如果父母健在时分家桥产,这当然是由父母主持进行。如父母故去,则由本族最有威望的族长主持。即便父母健在,一般情况,也要邀本族有威望的族人参加。还有一种情况,父母故去前,曾有遗嘱,则按父母遗嘱处理遗产,有当地族中长者主持宣读遗嘱并分析家产。

父母在,分家时往往留给老人养老房、养老田及其它公物,其余由兄弟平分。分家时,旧习俗要祭告祖先。

分家时,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议论,以求达到平均,而且达到诸兄弟都能接受的目的。有的为了减少矛盾,往往采用按兄弟多少分成若干份,在祖先牌位前拈阄的办法。

分家时,都要由族人作证,立据分单,分单一般用红纸,每人所得份额都写在分单上,兄弟数人都须在分单上签名画押,族中的证人也要以“中人”身分在分单上签字画押。

山西农村,许多地方分家时要请兄弟几个人的舅舅到场。娘舅到场,是为其姊或妹争养老财产,争分家后获得较好的赡养条件。这种情况,是在老父去世,老母尚在的情况下分家时方能采用。旧时的分家,大多在几个儿子都已结婚的情况下进行。如今,社会习俗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改变。

广东人怎么分家?

潮汕婚礼分家是同一家人里面的兄弟,而姐妹们是无权参与的,因为女儿们都是会嫁走的,潮人也因此叫她们为“走仔”,但同样女儿们不用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这跟跟我们现在法律是有所冲突的。而“分家”的目的也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提高自己担当家庭的能力,不会想着坐享其成。潮汕家庭一般会在自家的女儿们大都嫁了,儿子们大都娶了,而独生子女家庭是不用分家的。

在潮汕,分家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和做法,在分家之前父母一般都会事先跟儿子们做初步的协商,制定一套分配方案出来。分家也讲究时机,挑选一个好日子,很多家庭都喜欢选择农历六月初一日,据说是如果在这一天分家,兄弟们都会兴旺发达。第二步就是选主持,第一个人选肯定是母舅,自古就有句老话,“母舅看外甥,个个一样亲”,所以这个重任也只有舅父担当得起,如果实在没办法来,母亲会在娘家在挑选出一个人来充当。

到了分家当天,会在家中厅堂举行,会邀请直接加的伯父,叔父,家族中的长辈,德高望重的人来做见证人,这样既可以防止父母偏心,也可以避免兄弟们在方案上的不满而产生不开心的纠葛,而影响兄弟们之间的感情,最后就是财产分配,在旧社会的时候,主要分的是房子、田地、农具、家私这四种东西。

舅舅分家来历?

首先舅舅在家里面的地位本身就非常高,有些地方甚至管舅舅叫舅老爷,如果儿女不孝,都是喊舅舅来处理,家里的喜事丧事,也都是先通知舅舅,让舅舅来主持,所以从地位上看,分家这种大事,肯定是应该让舅舅来处理的,在处理分家的时候,由于舅舅跟妈妈是亲兄妹,所以在分家的时候不但会考虑将孩子们的家产分公平,还会考虑为孩子父母留下养老的部分,让其顺利度过晚年,所以孩子父母本身也是希望舅舅来处理这件事的。

姑姑和姨妈尽管跟舅舅是同样近的血缘关系,但是毕竟不是男性,在这种大事上还是镇不住场面,几个孩子闹起来关键时刻处理不了,分家容易弄得不欢而散,那叔叔和伯伯都是男性,又是同样近的血缘关系,为什么分家不喊他们呢?这是因为父亲家的财产,不但自己的孩子们是继承人,叔叔和伯伯也是潜在的继承人,有的家庭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英年早逝,就造成老人财产被自己兄弟的孩子们继承的状况,所以叔叔和伯伯其实和侄子是有利益关系的,人都有私心,如果让他们来分,是不可能分公平的。

而舅舅既跟外甥有血缘关系,又对父系家族的财产没有任何继承权,所以外甥对舅舅从来都是完全信任,因为没有利益相关,而侄子对于叔伯,就会留有一手。总之一句话,分家必须叫舅舅是因为舅舅是整个家族中唯一一个跟继承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而又有血缘关系的男性亲属。现在家庭孩子都比较少了,所以舅舅的作用显得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外甥跟舅舅之间的感情,一直都是很深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分家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分家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农村人家怎样分家 分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