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非遗项目有哪些?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大项,其中包括:民间文学(口头文学)934项,民间美术23项,民间音乐16项,民间舞蹈30项,戏曲5项,民间杂技10项,民间手工技艺53项,生产商贸习俗20项,消费习俗30项,人生礼俗37项,岁时节令50项,民间信仰72项,民间知识11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5项

徽州芒种习俗?

今天,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芒种。“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而“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节气名称的字面含义与其对物候特征的总结,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周礼》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曾有:“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节气至今仍是民间田地播种、下地采收最繁忙的时期,这与芒种的季节与气候特征分不开。

节气小常识:芒种习俗知多少?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仲夏的开始。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并且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而芒种正好处于仲夏的开端。这从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就可以看出。在芒种节气,螳螂在前一年深秋产的卵会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仲夏时期的气候复杂多变。不仅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而且芒种的到来意味着一些地区将迎来丰沛的雨量,多地会进入梅雨季。芒种时期若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会导致小麦等作物无法及时收割、储藏,进而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芒种时期,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较少,人们都在忙着收庄稼。农谚:“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我国南北方民间也形成了与之有关的各类农事习俗。

安徽的十大风俗?

安徽的风俗:阜阳火把节、九华山庙会、徽州婚嫁、大班会、花鼓灯、过年入夜前洗澡、放炮祭祀、安苗节、东至赏灯会、绞脸。

阜阳火把节

阜阳火把节是阜阳地区过的中秋节。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

九华山庙会

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开元末年,新罗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炼,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菩萨化身。此后,每逢农历的七月三十,佛教僧徒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九华山庙会: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自恣日(农历七月十五)、地藏诞日(农历七月三十)举行“浴佛++”、“盂兰盆会”、“大愿++”,农历十月十五民间和寺院共同举办“阴骘大会”,四面八方香客虔诚礼拜,买卖交易聚成集市。

1、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

2、办土地会。3、除夕进香。

4、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步步高,有步步高升越来越好的意思。

5、杀年猪。三年猪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如今基本上是买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徽州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徽州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徽州非遗项目有哪些_徽州芒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