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节日习俗?

1、清明节,余姚市民在清明期间,会到山间田头采摘艾草,回家制成青嫩的团子和清明麦果,糯糯的米香透着青草的气息,给节日添了一份思念。

2、除夕,中堂或大门口贴年画、春联、福字,尤其注意,余姚旧俗里“福”字不能倒贴。还有请菩萨、谢年,祝福须有男性当家人主持,为保持肃静,有些人家女人、小孩要回避。祝福如果用三牲、五牲,宰杀鸡鹅时要注意留几根尾巴上的长毛。鲤鱼须是活的,祝福结束即放生。

3、中秋节,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期间还有请月姑、烧斗香、龙舟竞渡、放船灯等活动。

4、元宵节,正月十四夜姚西姚北一带农民扎火把,到自家田头照坏虫;妇女有请‘屙缸姑娘’(厕神)的习俗。姚南山区一带有拜“仙姑娘娘”的习俗。

5、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春节那天一早祭祖、拜坟岁。

余姚端午节女婿送什么礼物?

1、绿豆糕:其实作为端午节的节礼,送绿豆糕,取的就是“糕”这一个字而已,“糕”谐音“高”,讲究好兆头,过年过节,都要送“糕”。当然丈人家也不会全部都收下,在女婿走的时候,还要回礼“糕”,俗称“高来高去”,取一个好兆头。

2、咸鸭蛋:咸鸭蛋是最必不可少的,送咸鸭蛋又叫做“送端阳”,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意。作为女婿或者准女婿,是必须要给岳母“送端阳”的,因为在以前端午节又叫做“岳母节”。

3、大白鹅:老一辈的时候,鹅是属于比较贵重的东西,所以望端午的风俗里必备项之一是大白鹅。不过现在送活禽的应该越来越少了,在乡下倒还蛮常见的。

4、烟酒:逢年过节不用动脑子就可以送的东西,而且一定不会出错,即使现在都说讲究健康,可拿着烟酒去的也都见老丈人笑开花。老婆管的再严,可女婿送的酒,一定得喝。

5、糖包、荔枝包、桂圆包: 只有更传统,没有最传统。据很多人反应,虽然这三样东西真的俗的不能再俗,可望端午就是少不了。

6、茶叶礼盒、水果:除以上比较传统的端午食物外,可以备一些投其所好的东西,比如丈母娘爱美,送点首饰,老丈人喜欢和喝茶,送点茶叶,都是不错的选择。

毛脚女婿要在端午节挑“端午担”送到女方家。“端午担”,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黄鱼要成双,一只蹄髈、一只鸡、粽子、荸荠、粉干……还有一只头颈涂红的戆大鹅,据说鹅在路上越叫越发,称“戆戆鹅”,故有“呆大”女婿一说。宁波人把这种送礼称为“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摆平。

江西有哪些独特的风俗文化?

1、弋阳腔,最初由浙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融合了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形成了新的弋阳腔,它与“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并成为中国四大唱腔。随着弋阳腔的广泛流传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变体,并对中国唱腔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各地区民间戏曲的发展。

2、石城灯会,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民间的手工艺者便会设计各种样式的灯具,并在大街小巷表演舞灯,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石城灯节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繁荣、风调雨顺和国泰安康的祈祷。

3、湖口粑,每逢中秋佳节,湖口县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庆祝,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湖口人就开始用陶臼制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种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荞麦粑、豆渣粑、芥菜粑、粟米粑等二三十个品种。  

4、吃新节,也叫尝新节,它是安福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安福县金田、洋门、洲湖等乡镇老百姓的心目中,吃新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它与其他节日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过节时间不固定,一般在7月上旬某一天,也就是早稻即将开镰收割的时候。其二,“吃新”这天,男女均不外出劳动,家家户户张罗着“豪华家宴”,并参与隆重的祭祀活动。

5、南昌县许多地方会有“换彩”习俗,换,即交换,彩,即礼物,“换彩”即交换礼物。

过去的一年,有的乡民娶了媳妇,有的生了孩子。无论一胎还是多胎,无论男娃还是女娃,无论婆家,还是娘家,到了新年,全村就会“换彩”迎新人。送者送出的是3个鸡蛋(如今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变成了6个鸡蛋,有的还会把鸡蛋染红,寓意六六大顺,日子红红火火),承者要回的则是一碗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姚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姚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余姚的节日习俗_余姚端午节女婿送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