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历史著名事迹?

潼关的历史著名事迹很多,其中“潼关之战”印象最深。

潼关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之乱”。双方在关中潼关、渭南等地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潼关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潼关典故?

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

正如诗人所描述那样:“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潼关创建于何时,历史文献没有具体说明,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211年,曹操曾于潼关破马超,由此可知潼关在这之前已开始建置了。

后经唐、宋、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保存基本完好。关城周长约5公里,北面与东北,为板筑土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山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门6处外,留有南北二水门。潼关东约3公里,有一禁沟,自唐至明、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12个,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

由于土台与潼关城基本连接,故称“十二连城”。潼关作为关中的东大门,它经历过大小战役数十次。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马超据关抗曹师,后曹操凭其智谋巧妙地夺取了潼关。北周末年,扬坚在洛阳篡位立隋时,曾密遣杨尚希扼守潼关,以解其西顾之忧。唐中叶安禄山攻占洛阳,进逼潼关,使用反间计占据了潼关,震动京师,唐玄宗仓皇西逃。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取潼关直捣长安。宋代“靖康之变”后,潼关为金所得,金朝后来为蒙古军队逼迫,迁都汴京。将兵力完全集中潼关附近。有人曾对蒙古铁木真说:“金廷居汴将二十年,所持以安者,唯潼关、黄河耳”。所以公元1233年当蒙军包围汴京时,首先夺取潼关。元末,朱元璋也是先破潼关,整个关陕地区才迅速得到平定。解放战争时人民+++陈赓、谢富治兵团乘陕南、豫西地区空虚之机,南渡黄河,在潼关洛阳段机动作战,寻机歼敌,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局面。(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

潼关以前叫什么名字?

潼关名称、建制的变迁隶属

从商代起(即公元前约1600余年),因潼关地区有大片大片的桃林,故称此地为桃林。

到了周代,因为京城在长安,这里是畿内之地,(也就是京城的周围,归京城管辖的地方),当时称“渭汭”

春秋时期,称为桃林塞。

战国时代,公元前323年的秦惠文王六年,设宁秦县,潼关属于宁秦县管辖。

到了公元前202年,即西汉时期的汉高祖五年,在潼关设船司空衙门,(这个时候,潼关的功能有了专门的定位),专管黄、渭河的水运及船库,以后即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叫船司空县。

直至公元9年的西汉新莽时期,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虽然改了名,但仍未离开船字。再往后就是东汉时期,恢复船司空县。请注意,潼关就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东汉时期的约公元二百年左右,开始设关,并建了关城。

公元213年时的汉建安十八年,船司空县并入了华阴县。

到了隋朝。公元583年的开皇三年,华阴县改为敷西县,潼关隶属敷西县管辖;相隔二十六年后的大业五年,敷西县又改为华阴县,潼关仍归属华阴县管辖。

唐朝。公元685年时的唐垂拱元年,华阴县改为仙掌县;天授二年(691),仙掌县东部及潼关部分划出,另设潼津县;长安二年(702),撤销潼津县,又并入仙掌县;神龙二年(706),仙掌县又复名华阴县。潼关仍属华阴县管辖。

以后经历了五代、宋、金、元四个朝代约六百七十余年,潼关均归属华阴县管辖,一直出不了华阴县的圈子。

明朝,公元1374年时的明洪武七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隶属陕西都司;时隔两年后的洪武九年,设立“潼关卫”,隶属河南都司,从此,也就是明洪武初年,通关终于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建制名称“通关卫”,而且是重要的军事建制名称。1408年时的永乐六年,潼关卫升级,该归“中军都督府”直属清朝,公元1724年时的清雍正二年,撤销潼关卫;雍正五年设潼关县,至此,潼关正式成了行政建制的潼关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走进潼关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走进潼关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潼关历史著名事迹_潼关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