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临武曾探花的故事?

曾朝节呀!

曾朝节(1534—1604):字直卿,号直斋,湖南临武县城南曾家山人,明朝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以殿试一甲三名及第。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病逝京都,享年七十,赐太子太保,谥“文恪”。“殿试一甲三名” 就是“探花”。“曾探花”就是由此而来的。

曾三颜四禹寸陶是哪四个典故?

曾三是指孔子的学生曾参,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颜四指颜回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句话

禹寸是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珍惜片寸光阴珍惜时间

陶分是说东晋时候的陶侃,他崇拜大禹,认为就是也要珍惜分秒的时间

"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由来?

“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后裔。禹五代孙少康中兴夏朝,分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山东峄县)。曲烈天资神异,思考精勤,善于改进和创造工具,他制造方形渔网罾,制作射鸟用箭增,烧制蒸饭盛菜陶器,教人纺织各种图案丝织品缯。周灵王甲午年(前567年),国被莒国所灭,国太子巫出奔鲁国做了官,为纪念故国,便去邑为曾,以曾为姓。据《武城曾氏族谱》载:巫生矢,矢生阜,阜生,即曾点。点生参(前505~前436年),点、参都是孔子的++,曾参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被尊为“宗圣”。宋嘉二年(1057年)御赐全国统一编修的曾氏族谱,推宗圣(曾参)为一世祖。

  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鲁国即今山东,庐陵即江西吉安,曾姓以此两处为繁衍中心,播迁各地。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曾据避王莽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渡江居庐陵,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播迁到福建、广东等地,曾据为江南曾氏鼻祖。台北县莺歌镇《武城曾氏族谱》载:曾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族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县析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

  曾参有三子,曾元、曾中、曾华。曾元之后在河南光州固始有曾圭,生曾隐,隐生曾延世,年廿二娶王潮妹(王审知姐)婉贞为室,官团练使、光州刺史。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黄巢揭竿起义,中原士民纷纷避乱,广明间(880~881年)曾延世辅助王潮、王审知率++战福建,于光启二年(886年)定居泉州城西龙头山一带,后建宗祠于龙头山。延世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卒,是为曾氏龙山衍派始祖。延世子曾教,官右卫大将军;次子曾远,官兵马都总管,开基晋江,自唐至今繁衍百余个房系,分衍至广东、台湾、河南、江苏、浙江、香港、澳门,而后又播迁至海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曾三颜四禹寸陶是哪四个典故,曾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