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肃北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肃北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北两侧,县域分南山和北山两个不相连的区域,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周边与一个国家、三个省(区)三个县市接壤。下辖2个镇、2个乡,总人口11741人(2012年),其中蒙古族4446人,占37.9%。肃北县境在先秦时期就有游牧民族活动;西汉时并入中原王朝版图,属敦煌郡;后战事不断,归属屡易,地方政权、游牧民族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中央政权控制力较弱。清代起属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解放,1955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肃北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极大,南山地区南部祁连山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团结峰海拔5826.8米,为甘肃省最高峰;山麓为沙砾戈壁倾斜高平原区。北山地区为中低山和残丘地貌,戈壁广布。旅游景点有党河峡谷、透明梦柯冰川、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北人民公园、五个庙石窟等。肃北县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主要饲养绒山羊、牦牛、骆驼等牲畜,另有少量耕地;煤炭、黄金、铁矿及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采矿业为肃北县经济支柱。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62亿元。

甘肃省酒泉市下辖肃北县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周边与一个国家、三个省(区)三个县市接壤。辖5乡2镇25个村委会,总人口13109人,其中蒙古族占38.9%。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2个镇、5个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乡:党城湾镇、马鬃山镇、党城乡、别盖乡、石包城乡、盐池湾乡、鱼儿红乡;鱼儿红牧场。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党城湾镇,邮政编码:736300,电话区号:0937。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内蒙古中西部尤其是河套地区处于南部古中国农业文明和北方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突厥以及蒙古游牧民族的交替统治之下。严格说来内蒙古东部隶属于满洲,当地历史叙事中更多注重于不同部落间的交替而不是游牧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周朝时期,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及周围地区)由楼烦、林胡,狄族等游牧民族居住,东部地区居住着东胡族。战国时期,赵武灵王(340-295)以如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为据点,对此地区奉行扩张政策。灭狄族中山国(如今河北省)之后,赵武灵王击败林胡以及楼烦二族,设云中郡,与近代意义上的呼和浩特相临。赵武灵王还修筑长城,绵延至河套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始皇派蒙田逐匈奴驱出该地区,后并入赵国原有的长城,形成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始皇保留当地两大郡:九原郡以及云中郡,并迁入三万户人以巩固该地区。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这些举措被废。

西汉时期,公元前127年,武帝派卫青大将军再次北驱匈奴以取得河套地区。之后,武帝继续实行在河套地区建居住地的政策,以抵御匈奴。同年,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武原郡。如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当时由鲜卑控制,后期鲜卑在力量以及影响上都令匈奴黯然失色。

东汉时期(25-220AD),曾降于汉朝的匈奴开始在河套地区定居,并在当地与汉族++相互来往。西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该地区建立汉赵帝国,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在汉族政权与其他政权(包括匈奴以及鲜卑)的交替中逐渐衰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肃北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肃北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肃北县属于那个市管理 肃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