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来?
立冬,冬三月之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自此开始,万物开始休养生息,静待春的到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立冬”的描述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终。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左河水《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神灵祷告,祈求上天赐丰年。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同时百姓在立冬这一天也会休息,在这天杀鸡宰羊,犒赏一家人的辛苦,期盼来年获得好收成。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在秦岭淮河以北附近地区,冷空气频繁出现,降温成为这个时节的常态。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入冬了。而西北地区秋季的红黄景象还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经飘落了。而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即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也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
冬天的来历?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之分,地球公转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
24节气中的立冬小雪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六节气之首,公历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冬的来历与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冬的来历与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