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旱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旱灾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大旱,“伊洛竭而夏亡”。

  商朝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约前1766—1760年),连续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无死所,白骨遍野。

  周朝自宣王末年到幽王初年(约前803—780年)大旱灾与大地震直接加速了西周的衰亡。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史载“连年久旱,亡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饥民死者十七八”。

  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大旱,造成江、汉、河、洛皆竭。

  唐中和四年(884年),江南大旱,引发饥荒,人相食。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史载“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至至顺元年(1330年),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连年大旱,饥民相食。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此后陕北连年大旱,流民激增,终于引发大起义,明朝统治也随之而终结。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全国13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华北大旱,“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河南、山西受灾最重。史载:“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

河南三年大旱灾指的是1959年至1961年期间,历史上又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都饱受其苦。尤其是河南最为严重。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粮食吃。都吃石头磨成的粉。结果是大便难解。用树棍儿一点一点的抠,那时候的人们都是四肢纤细。肚子大,营养不良。能活下来都算幸运的。可以说河南三年旱灾是解放后新中国河南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新中国闹饥荒是1958年。 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在1958年饥荒开始,195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受灾范围之大,1960年灾情继续扩大,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进入196。

历史上中国遭受饥荒的历史也太多。据史料记载的就有72次。

中国大旱三年,又成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期间。是大跃进运动、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综合原因造成的自然灾......

第一大旱灾:华北大旱灾

华北地区因其土地面积广泛,又被称为“大粮仓”,历代都受到重视,所以在一旦发生重大旱灾,将会危及中华芸芸众生口粮。1876年到1879年,在华北地区就曾发生特大旱灾,而且持续了整整四年,但因受条件限制,几乎所有土地因干旱寸草不生,迫使广大老百姓背井离乡,一个从物产丰饶之地,变成寸草不生之地。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

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着实这名字听起来都觉得口渴。

第二次大旱灾: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时间为1959—1961年

这次大旱灾距离我们很近,相比很多年长之人都记得,有的甚至对那次“旱灾”历历在目,谈“旱”色变。59年-61年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可谓民不聊生,伤亡惨重。

据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人说,因为连续几年滴雨未下,粮食绝产,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吃树皮、挖草根、吃水草,更有的吃黄土,所以那个年代让人不寒而栗,危险程度不亚于一场瘟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旱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旱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中国历史上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