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文峰塔的传说?

在京山县城南面,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 ,名叫鸭子山,因为其外貌酷似一只鸭子而得名。

传说一百多年前,与京山比邻的天门县就一直是“一巷两祭酒,五里三状元”的文化大县,京山长期难望其项背。京山的文化人就是不服这口气,他们集中在一起合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一个有权有势的文化大家提出了一个观点——是不是鸭子山的问题?因为京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鸭子山的造型不好,分明是吃京山的谷,却将鸭蛋产在了天门!

那时候还不可能产生“愚公移山”的思想,就有一个聪明人想到了建造一座石塔方式改变风水。文峰塔因此应运而生。

果然,文峰塔建成不久就大显神威,在京山永隆就出了一个大人物(现在离永隆三里,就有他的的墓地)。天门人也就开动脑筋,花大价钱买了一个七叉姑月母子(古时候没有出阁便在娘屋怀孕生产的女性),在天门文化人的引导下,登临文笔峰。据说这是一种最有效的破解之法。

京山宋河鲍河村刘水泉湾的来历?

京山县宋河镇鲍河村刘水泉湾是一个以刘姓为主的村庄,该村庄的来历并没有确切的记录。传说中,刘水泉是明朝嘉靖年间到达宋河一带的刘姓先祖,在此定居并开垦了刘水泉湾一带的荒地,建立了刘家族落脚的地方。自此,刘家族辈出名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刘水泉湾的名称则源于该地地貌特征和第一个在此定居的刘水泉先生。这里地形起伏不平,附近有众多的泉水流动,刘水泉先生在此创业开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

总之,刘水泉湾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村庄。

京山大米为什么出名?

青梗如玉,腹白极小,颗粒细长,光洁透明。这就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桥米。“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在湖北省京山市,这首当地儿歌描绘的正是桥米之妙。

得天独厚浑然天成

桥米的原产地位于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该村地处大洪山余脉南麓,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加之灌溉水源来自山涧泉水,非常适合优质稻谷的生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明嘉靖年间,这里出产的大米就被选为“贡米”。2008年7月28日,“京山桥米”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里的土质与别处不一样,我们都叫它白散土,粘性特别强,过去人们常用它来补锅。”当地一位老人介绍,凭借着这一优势,当地出产的大米外观与口感较好,备受消费者青睐,价格也比别的地方要高。据了解,京山有大小河流500多条,大中小型水库150多个,而且大都是泉水汇集而成,桥米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都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地区的产田。灌溉的水源多来自山涧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铁、硒等微量元素,特别是铁的含量比较高。此外,当地还有着充足的日照条件等自然优势。

京山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谷壳等,证明当地的水稻种植历史相当悠久。据当地人介绍,京山桥米田最古老的原生稻种叫做“洋西早”。“洋西早”成熟时能长到半人高,容易倒伏,生长周期长,产量却极低,出米率也低,但是品质非同一般。

2004年前,虽然京山桥米“吃香”,但产量较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京山农民开始引种优质稻种“鉴真2号”,加工出的桥米十分抢手,并以“皇族品质”在南方大米市场刮起了一股“京山旋风”,深圳还曾一度出现“京山米贵”的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山历史文化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山历史文化传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京山文峰塔的传说 京山历史文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