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

  ①农业方面:A.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开始雇佣自由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C30年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和自由劳力数增加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原因)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⑴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发动1000多次起义。

  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度,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活动见教材)

  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童年》的历史背景?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罗斯教科书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罗斯教科书中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童年》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