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大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大将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上将的级别高于大将。
上将一般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不同朝代、国家其具体指代不同:中国古代常作为高级武官、军政官员的职位甚至是爵号。
大将,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大将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在最早的时候,大将是宫廷里管理国王马窖的官。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抵御外虏,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它们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下面简单介绍几位: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卫青(?~前106年):痛击匈奴
把这两位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位同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并且还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都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至汉景帝时期的几十年里,汉朝受到匈奴的欺压,被迫采取和亲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日益强盛,与匈奴决战的
时机已然成熟,汉朝军队在卫青、霍去病的先后统帅下与匈奴总共发生了三次大的决战,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三次战役均取得决定性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在三次战役中居功至伟。而后卫青被汉武帝封为长平侯,霍去病封为冠军侯,并封狼居胥山,这是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至此以后,汉朝消除了匈奴对自己的军事威胁。这一场战争也打出了一个民族傲立千秋的自信与尊严。
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流传千古的《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
西汉时,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常置。仅战时临时受封,战毕即除。直到刘彻,才因卫青而复置大将军,作为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后又设大司马,为将军的加官。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古代大将军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大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大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