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四大腐儒是谁?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是典型的“腐儒”,八股迷的典型则有马静、鲁编修。

他们的形象特点:

1.皓首穷经,迷信经典

在周进和范进的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读书高”。中举是他们人生唯一的目标,八股也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技能。如果科举不能高中,他们再也没有生活的手段。所以周进进入贡院时想到自己迟迟不能高中,日日让人嘲讽,心中悲痛难忍想要撞住而死。他明白自己科举无路人生无路。周进和范进年过半百还在考功名,他们只会读八股文也只会写八股文。却不知经典子集的内涵不是八股文可以囊括的,更不知除了科举他们还有能力去做别的事。这也是儒家轻商的观念造成的。他们把书上的内容当成律条,把八股文当做不可逾越的神圣的上帝,自然没有灵魂。两个人穷其一生读尽经书,可惜只是在圣人的门外来回踱步而已。根本不关心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颜如玉。

2.忠厚懦弱麻木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丧失了是非观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而不自知。例如,周进范进两人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的读书,不顾家人的生活。不愿意选择其他的路来补贴家用,他们只为功名而活。考官周进因为自已有过辛酸屈辱的经历,所以对穷困不堪的老童生范进格外垂恩。最可笑的是只有两个人上交了卷子,作为考官手握富贵之命的考官竟然已经选出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不仅麻木还是分的懦弱。别人嘲讽他们时从来不敢站出来为自己说两句,别人可以随意取乐。例如梅玖叫周进“小友”,胡屠户痛斥随意辱骂范进。他没都没有反抗,反而习以为常,这不就是麻木和懦弱嘛!

儒林外史腐辱的典型代表以及性格特征及主要情节?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腐儒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腐儒评价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腐儒评价历史人物的句子,腐儒评价历史人物